達芬奇大家都熟悉嗎?大家肯定會說這誰能不知道呢!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科學家、發明家,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的《蒙娜麗莎的微笑》和《最后的晚餐》,是全世界屈指可數的寶貴財富之一。這樣的人物會有人不熟悉嗎!

那他在去世前進行的最后一項研究是什么?

想必大多數人肯定不知道!胖科直接來揭曉謎底吧,那就是啄木鳥的舌頭!!!

達芬奇曾在筆記中為自己設置任務“如何描述啄木鳥的舌頭?”。

啄木鳥的舌頭到底有什么奇特之處能讓達芬奇如此癡迷,先不要著急,了解舌頭之前,大家先來跟著胖科一起看看啄木鳥到底是什么樣的~

啄木鳥科(Picidae),在鳥類傳統分類系統中屬于鳥綱鴷(liè)形目中的一科,在全世界約有270種,中國約有29種,其中主要品種為綠啄木鳥(中文學名:灰頭綠啄木鳥)和斑啄木鳥(中文學名:大斑啄木鳥)。

灰頭綠啄木鳥

大斑啄木鳥

別看啄木鳥的身體小小的,但是里面卻蘊含著驚人的力量。1995年6月8日,正當全球的航天愛好者期待著“發現”號航天飛機再度升空,引發新一輪的“航天熱”時,美國航空航天局卻向世人宣布:此次飛行因故推遲。至于推遲的原因更是讓人大吃一驚:竟然是因為“發現”號燃料箱表面的絕熱泡沫塑料被啄木鳥啄出了直徑為6-10毫米大小的幾十個洞眼。由此可見啄木鳥的“啄力”是多么的恐怖啊!

科學家們曾經用高速電影攝影機拍攝到啄木鳥啄木時的照片,發現了一些驚人的數據:啄木鳥一天啄樹可以高達12000次,有時候每秒高達20次,而其頭部在啄木時的運動速度為555米/秒,由于啄食的速度快,因此在啄木時頭部所受沖擊力等于所受重力的1000倍,相當于太空人乘火箭起飛所受壓力的250倍。

以如此高速度運動,并承受如此巨大的力量,啄木鳥竟然毫無損傷,反而“樂此不疲”。這一切,引起了科學家的關注,他們作了深入探索。

經研究發現,啄木鳥之所以能擁有這個神奇之處,“舌頭”是功不可沒!這種“彈篝刀式裝置”的舌頭竟然能伸出喙外達12厘米長!比自己的身體還要長!咱們不妨這樣算算,如果我們的舌頭比自己的身體還要長,那真的……可怕……

那啄木鳥的舌頭究竟長什么樣子呢?先來看張圖吧,

啄木鳥的舌頭繞頭骨一周

看到了嗎,啄木鳥的舌頭可不僅僅是伸出喙外的那部分,體內還有更長的部分,重點是,它的舌頭竟然繞了頭骨一周!!!

你以為舌頭繞頭骨一周就算奇葩了嗎?不,真正奇葩的是舌頭的整個的生長路徑,來一起感受一下:從上顎后部伸生出,穿過右鼻孔,分叉成兩條,然后繞到頭骨的上部和后部,經過頸部的兩側、下顎,在口腔中又合成一條舌頭。

啄木鳥的舌頭

這算不算奇葩!而啄木鳥為何不得腦震蕩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施瓦布(Ivan R Schwab)和梅伊(Philip May )博士憑借對“啄木鳥為何不得腦震蕩”的分析獲得了2006年的搞笑諾獎鳥類學獎。其中對于“舌頭減震器”是這樣分析的:啄木鳥的舌頭本身具有極佳的變形性和韌性,以這種結構環繞頭骨之后,相當于為大腦提了一個非常完美的減震器(抑或說安全帶)。這個減震器可以吸收啄擊產生的很大一部分震動,保護啄木鳥的大腦,避免腦震蕩。

當然“啄木鳥為何不得腦震蕩”的原因,除了“舌頭”,還有很多因素:比如:巧妙的頭骨結構、適當的身體比例和精密的角度調控能力等。但用“舌頭”充當減震器,也算是進化史上的神來之筆啦!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來源: 中國數字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