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鐘是什么?
車鐘出現(xiàn)于19世紀中后期,是蒸汽機船的重要代表物件。作為一套實現(xiàn)駕駛臺與機艙聯(lián)系用車的獨立操作設備,車鐘分為傳令車鐘和受令車鐘,分別裝在駕駛臺和機艙。用鋼絲鏈接駕駛臺和機艙兩個相同刻度的車鐘,當船長需要調節(jié)速度時,只要在駕駛臺把傳令車鐘的操縱手柄扳到相應位置,機艙中的受令車鐘就顯示相應的位置。輪機員再拉到相同位置,以此回應已經(jīng)收到用車指令。接著,船員們就根據(jù)用車指令來改變蒸汽機的工作狀態(tài)。
車鐘一組,國家海洋博物館《從風帆到行輪》
車鐘最初是通過機械鏈接傳遞信息,然后人工操作來達到改變船舶前進、后退或停車的狀態(tài),從而實現(xiàn)船舶的操縱。
1908年英國遠洋輪船車鐘,國家海洋博物館藏
車鐘令
請仔細看車鐘面板,上面有不同的刻度,它們分別代表什么含義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認識常見的車鐘令吧。
車鐘(局部)
中間部分:
停車(STOP):船舶在進出港、海上機動操縱主機時,臨時停車狀態(tài)。相當于汽車的自動擋N擋。
完車(FINISH WITH ENGINE):當船舶靠近碼頭或完成錨泊后,無需再動主機的狀態(tài)。
備車(STAND BY ENGINE):船舶動力裝置處于隨時可啟動的狀態(tài)。在用車之前是要備車的,時間一般要求提前40分鐘,主機備妥后,駕駛員和輪機員還要核對車鐘的一致性。
AHEAD——前進:
微速進(DEAD SLOW AHEAD):船舶主機能開的最低主機轉速,是用來維持螺旋槳旋轉的最低速度。
前進一(SLOW AHEAD)、前進二(HALF AHEAD)、前進三(FULL AHEAD):根據(jù)船舶主機設定的各擋轉速來前進。
以此類推,常見的倒車車鐘令也有四個:
ASTERN——后退(倒車):微速退(DEAD SLOW ASTERN)、后退一(SLOW ASTERN)、后退二(HALF ASTERN)、后退三(FULL ASTERN)
用車流程
每次用車指令的變換,駕駛臺和機艙都要做記錄,有專用的車鐘記錄簿。
車鐘記錄薄
在駕駛過程中車鐘的具體使用流程如下:
1.駕駛臺想使用前進三速度航行
2.把車鐘推到前進三位置向機艙發(fā)出用車指令
3.機艙聽到鈴聲
4.輪機員把車鐘推到前進三位置,鈴聲停止(駕駛臺和機艙的車鐘鈴聲為同時響、同時停)
5.機艙立即執(zhí)行用車指令,把主機開到前進三
6.船舶以前進三速度航行
現(xiàn)代化車鐘
20世紀60年代以來,伴隨整個科學技術界的迅猛發(fā)展,航海科學技術的進步也日新月異。其中船舶自動化和航行紀錄自動化是航海科技發(fā)展的兩大重要標志。船舶駕駛自動化也應運而生并不斷發(fā)展,自動駕駛系統(tǒng)能夠實現(xiàn)航向、航速的自動控制等功能,從而提高航行安全,減輕駕駛員勞動強度。
現(xiàn)代化車鐘
現(xiàn)代化船舶的車鐘早已不是依靠機械鏈接來傳達指令了,車鐘與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連接,外觀有了變化,速度調節(jié)也被俗稱為船舶“黑匣子”的航行記錄儀(VDR)直接記錄。VDR的使用便于我們在船舶事故發(fā)生后,查明事故原因。從中吸取教訓,采取針對性防范措施,避免同類事故再次發(fā)生,提升船舶航行安全系數(shù)。
增強全民航海意識、傳承我國航海文化
回望“蒸汽機船時代”,車鐘只是一個縮影,它帶我們回到19世紀末,蒸汽動力與鋼鐵碰撞出的美麗火花盛開在浩瀚無邊的湛藍海洋,為世界航海文化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風帆到行輪,大海上咆哮的鋼鐵堡壘令延續(xù)數(shù)千年之久的木制槳帆船黯然落幕。
在那個蒸汽機船的鼎盛時代,在那個以堅船利炮、鐵甲披身為海權立威的碰撞時代,車鐘不僅承載了近代船舶與航海技術的演變發(fā)展,也告訴我們世界強國一貫是向海而興,因海而強。航海技術不僅事關水上運輸、船舶建造、漁業(yè)產量等,更是保證國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歷經(jīng)曲折。如今,我國造船業(yè)已位居世界前列,并向智能裝備研制不斷發(fā)展。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來源: 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