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打破了理性主義的傳統,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為中的作用,首創了潛意識心理學體系。弗洛伊德認為,潛意識心理歷程在正常及變態心理機能中均占有最重要的位置和意義,它決定了個體行為的真正原因和動機,也決定了神經癥或其它精神障礙患者的癥狀。
潛意識具有以下六大特征:
1.無時間觀念。弗洛伊德(1915)認為:“潛意識體系的各種過程沒有時間的順序,也不隨時間流逝而改變,可以說跟時間沒有什么關系。”
2.無視現實條件。潛意識按照快樂原則,頑強地設法滿足不合理性的本能愿望。
3.心理現實取代實際現實。潛意識無法區分哪個是真實事件,哪個是心理構建。所以在潛意識里,實際現實常常會被心理現實所替換。
4.無矛盾性和對立性。潛意識中的無矛盾性是以“對立認同”的形態存在的,大和小、高和低、強和弱、善和惡、愛和恨、美和丑均同等看待、互不矛盾,有時甚至還會相互顛倒。
5.無否定性。在潛意識里不存在“否定”、“反對”、“不”之類的概念,只有進入前意識和意識時,才會出現否定因素。
6.形象即語言。潛意識不會使用語言而只能以事物的具體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愿望。比如饑餓的嬰兒只會想到“乳頭”或者“奶瓶”的形象,而不會想到“饑餓”這個語詞。
(來源:《誰之錯:四句話點透心理學》,作者李不言,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22年出版)
來源: 李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