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42歲的楊女士因經常咳嗽、喉嚨內有異物趕到醫院檢查,被確診為甲狀腺癌。在醫生建議下,陪護的母親和弟弟也做了檢查,結果都確診為甲狀腺癌。研究顯示,近年來甲狀腺癌發病率迅速上升,已成為我國發病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
甲狀腺癌的高危因素一般與年齡、性別、家族史、肥胖、暴露于電離輻射有關。那么,日常中有哪些潛在因素會讓人們致癌呢?
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質暴露是導致甲狀腺癌潛在因素
研究顯示,PFOA暴露與高膽固醇、腎癌和睪丸癌、潰瘍性結腸炎、妊娠高血壓和甲狀腺疾病之間可能存在聯系。這意味著,PFOA是導致甲狀腺癌趨勢增加的潛在因素。
含有PFAS化學品的物品有哪些?
全氟烷基(PFOA)和多氟烷基物質 (PFAS) 是一組持久性內分泌干擾化學物質(EDC)。PFAS 由于其穩定的化學結構,在環境中無處不在。作為所謂的“永久化學物質”,它們存在于土壤、水和空氣中。此外,在各種產品(例如不粘炊具、防污織物、消防泡沫防水、防污漬的家具和服裝)、食品和飲用水,甚至一些化妝品中都發現了PFAS。研究顯示,>95%的普通人群都接觸過PFOA和PFAS 。
PFAS由碳和氟原子組成,不會在環境中降解。2015 年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99% 的美國人的血液中都檢測到了 PFAS。PFAS在水中的半衰期是92年,而PFOS是主要的接觸源。因此,美國數百個受污染的公共飲用水系統將繼續成為這些潛在致癌物的暴露源。
PFAS是如何致癌?
今日來自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一篇名為《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暴露與甲狀腺癌風險》。研究報道了PFAS致癌的原因,這項研究共有 88 名成年甲狀腺癌患者參與,整個研究過程大概是這樣的,被納入的患者在癌癥診斷時或之前收集了血漿樣本。在這些患者中,74名患有乳頭狀甲狀腺癌。對照研究人群包括 88 名健康個體,他們在年齡、性別、種族、體重指數、吸煙狀況和樣本收集年份上進行配對。研究人員通過液相色譜-高分辨率質譜分析從患者身上采集的血漿樣本,檢測出八種類型的 PFAS。1)研究結果發現,全氟辛烷磺酸(n-PFOS)每增加一倍,甲狀腺狀癌的診斷幾率就會增加56%(見圖1)
(圖1 log2-血漿PFAS濃度與甲狀腺狀癌之間的關聯)2)全氟辛烷磺酸和共同暴露與循環免疫炎癥生物標志物有關。體內和體外研究表明,全氟辛烷磺酸暴露會增加炎癥患者的活性氧和氧化應激生物標志物。最后,全氟辛烷磺酸會激活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的受體,從而促進甲狀腺癌的發生和調節。最后,簡單總結一下。PFAS化學品的廣泛存在與甲狀腺癌的潛在風險存在關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警惕接觸這些物質的途徑,如避免使用含有PFAS的產品,關注飲用水質量,以及注意化妝品的成分。對于甲狀腺癌患者,特別是有家族史的人群,更需加強預防意識,減少與PFAS的接觸,以降低患病風險。
來源: 澤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