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水”是生命之源,那么“土”就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礎資源。

在第三十二屆“世界水周”、第三十七屆“中國水周”到來之際,水利部在廣州召開水土保持工作會議!借此機會,科科來科普一下“水土保持”小知識讓我們一同踏上求知之旅吧!

科普小卡片

土壤為植物根系提供固定場所,容納植物生長所需的水分,提供維系生命的營養物質;土壤是大量微生物的家園,也是蚯蚓、螞蟻和白蟻等動物的聚集場所。人類消耗的80%的熱量、75%以上的蛋白質及大部分的纖維,都是直接來源于土壤。因此,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興國安邦、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生態環境安全的重要物質基礎。

在自然條件下,生成1厘米厚的土層平均需要120~400年的時間;而在水土流失嚴重地區,每年流失的土層厚度均在1厘米以上。因此,水土流失問題已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聯合國也將水土流失列為全球三大環境問題之一,已經成為我國的頭號環境問題。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風力、重力及凍融等自然營力和人類活動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的破壞和損失,包括土地表層侵蝕和水的損失,分布最廣泛的水土流失類型有水力侵蝕、風力侵蝕和重力侵蝕三種類型。

水力侵蝕:分布最廣泛,在山區、丘陵區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時都會產生水力侵蝕。它的特點是以地面的水為動力沖走土壤。

水力侵蝕

重力侵蝕:主要分布在山區、丘陵區的溝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溝的兩岸溝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質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繼續保留在原來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重力侵蝕

風力侵蝕:由于風力揚起沙粒,離開原來的位置,隨風飄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華北和東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蓋沙地區。

風力侵蝕

在曠日持久的“綠水青山保衛戰”中,“水土保持”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以“工程”、“生物”與“蓄水保土耕作”三把利劍,構筑起一道道堅固的綠色屏障,有力阻擋水土流失,守護寶貴的水土資源。

“水土保持”,就是防止水土流失,保護、改良與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減輕洪水、干旱和風沙災害,以利于充分發揮水、土資源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立良好生態環境的事業。

水土保持主要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蓄水保土耕作措施等三類主要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治坡工程(各類梯田、臺地、水平溝、魚鱗坑等)、治溝工程(如淤地壩、攔沙壩、谷坊、溝頭防護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統和灌溉系統等)。

梯田

淤地壩

邊坡整治

截排水措施

“生物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種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水土保持林

“蓄水保土耕作措施”則以提高農業生產的技術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帶狀間作、溝壟耕作少耕、免耕等。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黨領導人民群眾大規模治山治水,到1991年水土保持法頒布實施,再到2010年水土保持法修訂,以及2015年國務院批復《全國水土保持規劃(2015—2030年)》,時至2024年已是該法頒布實施的13周年。“水土保持”基本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法律法規、規劃和政策標準體系,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之路!

科普小卡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是人們在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活動中應該遵循的法律規范。該法于1991年6月2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2010年12月25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水土保持工作的統一領導,將水土保持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對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任務,安排專項資金,并組織實施;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水土保持體制機制創新,加強改革舉措系統集成、精準施策,進一步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水土保持法

實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和考核獎懲制度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加強水土保持宣傳和教育工作,普及水土保持科學知識,增強公眾的水土保持意識

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為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從過度干預、過度利用向自然修復、休養生息轉變,建立嚴格的水土流失預防保護和監管制度,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在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的地區,應當限制或者禁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產建設活動,加強植被保護

對于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的地區,應當限制或者禁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產建設活動,嚴格保護植物、沙殼、結皮、地衣等。

敲黑板!劃重點!

1、違反本法規定開辦生產建設項目或者從事其他生產建設活動造成水土流失,不進行治理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治理;逾期仍不治理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單位代為治理,所需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

2、違反本法規定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經水土保持監督檢查,被檢查單位或者個人拒不停止違法行為,水利部門可以按程序查封、扣押實施違法行為的機械設備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水土資源、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義務,并有權對破壞水土資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為進行舉報

在山區、丘陵區、風沙區以及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區域開辦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產建設項目,生產建設單位應當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并按照經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措施。沒有能力編制水土保持方案的,應當委托具備相應技術條件的機構編制。

對可能造成嚴重水土流失的大中型生產建設項目,生產建設單位應當自行或者委托具備水土保持監測資質的機構,對生產建設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進行監測,并將監測情況定期上報當地水行政主管部門。

1、組織第三方機構編制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報告。

2、明確驗收結論。

3、公開驗收情況。

4、報備驗收材料。

1、依法應當編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水土保持設施設計應當按照水土保持技術規范、標準和經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進行。

2、生產建設項目中的水土保持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施工,預防和治理生產建設過程中的水土流失。

3、生產建設項目竣工驗收時,生產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水土保持技術規范、標準和經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報告,提交驗收申請;依法應當進行水土流失監測的,應當同時編制水土保持監測報告。水土保持設施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生產建設項目不得投產使用。

水土保持補償費是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損害水土保持設施和地貌植被、不能恢復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生產建設單位和個人征收并專項用于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的資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讓我們一起努力,

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做好水土保持,共建美好生態家園!

來源: 粵水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