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至少50%的人口(即40億人)每年至少有一個月面臨缺水問題。到2025年,18 億人可能面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所說的“絕對水資源短缺”。即到2025年,預計將有18億人生活在“絕對”缺水的國家或地區(人均年用水量<500立方米)。此外,屆時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可能處于用水“壓力”狀態(人均年用水量500至1000立方米)。
水資源短缺有幾個方面,可概括如下三種情況:(1)相對于總需求而言,在簡單物理水資源短缺的情況下,質量可接受的淡水的供應稀缺;(2)由于現有機構未能確保向用戶可靠供水,導致獲得供水服務的機會稀缺;(3)由于財政限制,無論水資源水平如何,由于缺乏足夠的基礎設施而造成稀缺。在后兩種情況下,各國可能擁有相對較高水平的水資源稟賦,但由于用于基礎設施發展的財政資源有限或缺乏適當維護和管理水資源的機構能力而無法捕獲和分配它們。
(攝影師?夏天)
2024年3月初剛結束的第六屆聯合國環境大會(UNEA-6)通過了一項決議,呼吁各國更好地管理水生生態系統,加強圍繞水的合作,以支持可持續發展。抗旱能力也將成為沙特阿拉伯主辦的2024年世界環境日的焦點。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淡水和海洋生態系統處首席協調員Leticia Carvalho表示:“水資源危機的解決措施很簡單。但我們需要創新思維、更大的政治承諾和合作以及增加融資,以便在水問題上不讓任何人掉隊。”以下是各國和個人可以采取的七項措施來遏制水資源短缺。
1. 保護和恢復自然儲水區域
為人類提供淡水的生態系統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濕地、泥炭地、森林集水區、湖泊、河流和地下水含水層等自然儲水區域正在遭遇氣候變化、過度開發和污染危機。這削弱了這些自然儲水區域為社區提供水的能力。這些自然儲水區域迫切需要得到保護,那些已經退化的區域需要大規模恢復。各國為這項工作制定具體的、可衡量的目標將大有裨益。理想情況下,各國應將這些目標納入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避免干旱和荒漠化的國家計劃中。這項工作對于確保許多城市的供水尤為重要,因為許多城市都面臨缺水問題。
2. 提高用水效率,尤其是農業用水
農業消耗的淡水約占全球淡水總量的70%。采用水培、滴灌和農林業等節水糧食生產方法,可以幫助進一步擴大水資源儲備。同樣有幫助的節水方法還有:鼓勵人們轉向植物性為主,動植物性均衡的飲食方式。植物性飲食通常比肉類飲食需要更少的水。例如,牛肉被認為是水足跡最大的行業之一,生產1公斤肉需要多達15,000升水。
3.處理漏水
高效用水還意味著減少因市政基礎設施和建筑管道漏水而損失的水量。沒有關于這種方式損失的水量的全球數據,但國家數據表明總量是巨大的。根據美國環保局(EPA)公布的數據,僅在美國,家庭泄漏水每年就會浪費近38億噸水。
4.開發非常規水源
隨著湖泊、河流和含水層水供應的減少,各國需要發揮創造力。這意味著利用被低估的水資源,例如處理和再利用廢水。國家和社區還可以實施雨水收集,其中包括收集和儲存水以供干旱時期使用。如果可持續的話,在一些地方淡化海水也是一種選擇。問題是:該過程通常會導致有毒鹽水排放到海洋中,并增加該過程所需能源的溫室氣體排放。
5.追蹤水質
通常,水源充足,若污染嚴重,無法用于飲用、生產制造或娛樂。測量水質可以幫助政策制定者優先考慮凈化水源的行動。這種評估可以通過衛星數據、人工智能甚至公民科學來補充。
6.智能水管理與氣候變化政策相結合
氣候變化正在影響降雨模式、水生棲息地和優質水的供應。與此同時,泥炭地和其他儲水碳匯正在退化,導致導致地球變暖的排放量激增,加劇了氣候變化。為了管理這種破壞性的反饋循環,各國必須強調碳匯的保護和恢復,還應協調水資源管理戰略與限制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政策。
7.決策中應用綜合方法
關于水的決策不能憑空做出。水是從發電、工業制造到農業等各個領域的關鍵組成部分。因此,各國必須制定行動計劃,解決多個部門的用水和污染問題,解決專家所說的水-能源-糧食-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各國對與水有關的挑戰采取一致的應對措施,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糧食生產和能源生產等目標。
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
2024年3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水日。 聯合國設立這一節日,旨在提升人們對水資源的認知,激勵采取行動應對全球水危機。世界水日的核心焦點是支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6:到2030年為所有人提供水和衛生設施。2024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以水促和平”(Water for Peace)。
THE END
本文僅代表資訊,不代表平臺觀點。供參考。
編譯 | Daisy
審核 | Sara
排版 | 綠葉
參考資料略
來源: 海洋與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