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植物可能潛伏在我們身邊很長時間,等到它們突然爆發時,可能會造成難以挽回的生態災難。“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小編注意到,由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近日在《自然生態與演化》雜志上發表,該研究揭示了入侵植物的潛在生態威脅。研究人員發現,外來入侵植物可能在進入新環境后“蟄伏”數十年、甚至數百年,才會快速繁殖、并對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
車前草:街角的隱形威脅。圖源:Mohsen Mesgaran/UC Davis
這猶如生態系統里埋下了一顆顆“定時炸彈”,讓人防不勝防!
該研究被認為是“迄今為止關于植物入侵的最全面分析”。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全球九個地區的5700多種入侵植物物種,他們發現:其中近三分之一的物種在引入和快速擴張之間存在滯后期,平均為40年。最長的蟄伏期出現在英國的懸鈴木屬植物(Sycamore maples)那里,可長達320年。
具體來說:澳大利亞的入侵植物最長蟄伏期為221年,其次是英國(不含愛爾蘭)的320年、愛爾蘭的130年、日本的80年、新西蘭北島的48年、新西蘭南島的60年、馬達加斯加的121年、南非的114年和美國的177年。
例如,車前草(Plantago lanceolata)是美國最“長壽”的入侵性雜草,可以在休眠長達177年后才開始擴張。它對牲畜和本地植物有害,于1822年被引入美國,現已在美國廣泛分布。而作為一種潛在纖維作物引入的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在擴張之前可以休眠50年,它會吸收水和養分,從而威脅玉米、大豆和其他農作物。
研究人員指出,入侵植物的這種蟄伏現象可能會被忽視,導致人們低估它們的潛在威脅。這就好比一場暴風雨前的平靜,最終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所以,為了更好地管理和防范入侵植物,研究人員建議在風險評估模型中納入滯后期的影響因素,并加強對入侵植物原產地的氣候與它們在新環境中的氣候條件之間的關系的研究。
據介紹,這項研究得到了德國研究基金會、捷克科學基金會、捷克科學院、貝爾蒙特論壇和歐洲生物多樣性伙伴關系的資助。
編譯 | Wendy
審核 | Maggie
參考資料略
來源: 海洋與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