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配香煙,快樂賽神仙”、“檳榔配酒,越喝越有”——你一定聽過不少這樣的說法。
在我國南方地區,檳榔是一種深受歡迎的食品,據統計,我國成品檳榔的消費人口超過6000萬人。但就是這小小的檳榔果,卻是引發口腔癌的“定時炸彈”。
2022年,36歲男歌手傅松發布了自己因嚼檳榔患上口腔癌的視頻,并展示了因口腔癌而潰爛的左臉,觸目驚心。
(圖源:新浪微博@新浪文娛)
國家癌癥中心基于腫瘤登記及隨訪監測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發口腔癌6.51萬例,死亡3.52萬例——可見口腔癌離我們并不遙遠。而口腔癌患者不僅要承受癌癥的痛苦,還要忍受因此帶來的進食困難、說話困難、面容潰爛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那么,預防口腔癌,我們能做點兒什么呢?
《科學》雜志上曾發表研究,從涵蓋48億人的69個國家收集的海量數據里,對32種癌癥的發病率和相關因素進行了全面的分析,發現口腔癌70.8%都是外部因素所引起的。
那么,有哪些外部因素會引發口腔癌呢?
國家癌癥中心基于中國22個省,四個直轄市和五個自治區腫瘤發生數據,對23個常見潛在可控危險因素的人群進行歸因分析,發現與口腔癌相關的是行為因素是吸煙和飲酒,飲食因素中與口腔癌相關的是水果和蔬菜攝入量較低。
在開頭我們提到,嚼檳榔也會引起口腔癌。檳榔是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認的一級致癌物。檳榔所含檳榔堿本身就可以引起黏膜癌變。咀嚼檳榔還會導致一種口腔癌前病變,即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這種病變可能會轉化成癌。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經常見到由殘根、殘冠和不合適的假牙長期刺激口腔黏膜導致創傷性潰瘍,最終發生癌變的病例。還會見到一些口腔黏膜潛在惡性疾病癌變的病例。
預防口腔癌的關鍵是控制危險因素。目前公認的口腔癌危險因素是:吸煙、飲酒、嚼檳榔及口腔局部創傷因素。唇癌與長時間暴露于陽光下有關系。因此,要降低口腔癌的患病風險,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不吸煙、少飲酒、不要嚼檳榔。
2.及時治療患牙,去除殘根、殘冠,假牙不合適要及時調整,減少局部刺激因素。
3.避免長時間暴露于陽光下,在戶外活動時應注意防曬。
4.及時診治口腔黏膜潛在惡性疾病,如患有口腔紅斑病、口腔白斑病、口腔扁平苔蘚和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的患者一定要到口腔黏膜科就診。
5.定期口腔檢查,最好每半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至少要保證每年一次口腔檢查。
除了以上幾點,還要注意口腔衛生,均衡飲食,特別要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類食物的攝入量,這些食物富含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于維護口腔健康??傊?,通過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可以降低口腔癌的風險,維護口腔健康,保證你能夠有效地咀嚼食物,字正腔圓地說話和燦爛的微笑。
作者 | 中華口腔醫學會顧問、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主任醫師 孫正
審核 | 中華口腔醫學會科普研究員、北京大學口腔醫院主任醫師 司燕
來源: 科普中國資源服務號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