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迅速火爆于公眾視野,與AI相關聯的軟件和產品便如雨后春筍般涌出,AI手機便是其中之一。盡管聽上去有“蹭熱度”之嫌,但AI與手機的結合早已有之。在AI輔助下,語音轉換文字軟件的準確率大幅上升,在會議記錄、遠程商談等場景發揮著重要作用;圖片處理軟件的操作更加便捷,無需專業輔助也能修整照片瑕疵;辦公軟件可總結文檔要點,方便大量處理……這些AI應用軟件不僅受到大眾廣泛認可,也成為了旗艦手機的出廠“標配”。
不過AI手機并不會止于“搭載AI軟件的手機”。近日落幕的2024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2024)上,AI概念手機更進一步,跳出了“人選擇軟件-操作獲得結果”的邏輯,通過對話即可智能完成訂票、生成圖片等任務。有業內人士認為,AI手機應該在理解用戶需求的基礎上,自行調動數字資源乃至現實設備,做能提供最終解決方案的“全能助理”。不過這種AI手機想要誕生,除了需要研發配套設備和軟件,還得解決算力這個核心難題。
AI 處理各項工作的本質是計算,需要依靠大量、高性能的計算機芯片完成。而使用ChatGPT這樣的AI軟件時,調動的算力可能超過10000臺手機計算能力的總和。很顯然,能夠將強大AI模塊完整搭載于內部的手機,將會是一種天價的奢侈品。當下能夠僅憑借手機自身硬件工作的AI,只具備簡單的功能。因此,大部分AI軟件的功能依賴于全球各地的計算中心,那里可以提供相當于數百萬臺手機的算力。用戶的要求通過網絡發往這些計算中心,再通過網絡返回結果。這種“云服務”模式不僅有較長的延遲,而且數據安全性也難以保證。因此,對性能要求較低、延遲較低且安全性有保障的邊緣計算技術,為AI手機的誕生增添了新的可能性。
(邊緣計算,2023全國青年ICT科普短視頻大賽二等獎作品)
簡單來說,邊緣計算通過設立邊緣節點來承接部分計算工作,使配置較低的單個設備也能使用各類高算力服務。而且由于邊緣節點離設備更近、延遲和安全性均高于云服務。這不僅能夠使手機調用更強大的AI應用,也為社會各行業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如風險非常高的煤炭采掘工作,通過邊緣計算技術與機器人、網絡技術的結合,“智慧礦山”可以實現視頻數據、操控信號的低延遲互傳,讓工作人員遠程遙控設備運行;計算設備集成于地面上的控制中心,既可實現AI實時監控、自動報警等功能,也方便維護與安全管控。在港口管理、比賽場館云服務等方面,邊緣計算技術也能夠大幅提升服務質量、降低設備部署與運營維護成本。
目前邊緣計算已進入穩健發展階段,應用范圍不斷推廣,設立統一標準、提供泛用解決方案將是接下來的前進方向。了解更多邊緣計算內容,可查閱:
《邊緣計算技術、標準與產業發展態勢前沿報告》
《邊緣計算:現狀與展望》
《Edge Native 技術白皮書2.0》
《MEC supporttowards Edge Native Design》
《“邊緣計算+”技術白皮書》
本文得到中國通信學會邊緣計算委員會、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委員會的支持與審核。
來源: 中國通信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