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疾病作為人類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始終沒有停止對女性健康的侵蝕。由于生理特點,部分牙科疾病更偏愛女性。
小李(化名)懷孕4個月,在懷孕兩個多月時發覺原來自己長智齒的地方吃東西時會隱隱作痛。剛開始以為是上火,忍忍能過去,沒想到牙疼越來越嚴重,牙齦處已經紅腫,講話都受影響,疼痛難忍的她趕緊來看醫生,同時又擔心治療會不會影響到胎兒,十分焦慮。
在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口腔科,醫生檢查后告知小李,她的牙疼是由于智齒冠周炎所致,這種情況醫生可以用雙氧水對局部冠周進行沖洗,同時選擇孕婦可用的抗生素消炎,不會對孕婦及胎兒造成損傷。
該科杜勁英副主任醫師指出,有些孕婦牙疼靠“忍”,其實大可不必,孕期當然可以看牙。懷孕并不是看牙的絕對禁忌證,對于孕前準備不足,妊娠期已經患有牙病的孕婦,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孕中期是相對安全期,如果孕婦沒有嚴重的系統性疾病,一般的牙科治療都可以做。在懷孕的前3個月和后3個月這段時間孕婦有牙齒問題,必要時可以做緊急處理,以緩解癥狀為目的,盡可能降低準媽媽的風險。在看診治療過程中,醫生也會對拍片、藥物選擇如麻藥和抗生素等作出不同于普通人的選擇。
杜勁英提醒,女性朋友在一生中會經歷青春期、經期、孕期、更年期等多個生理變化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不同的特點,要特別注意以下口腔問題:
青春期
進入青春期的年輕女性性腺機能的活動開始變得活躍,并且具有規律的周期性波動。使女性血液中的性激素水平也產生周期性變化,這些變化可能導致口腔健康問題,如牙齦炎、牙周病等。青春期女性建議用含氟牙膏、牙線,認真刷牙,避免雌激素過剩引發牙齦問題。
生理期
在生理期,女性的血液凝固性降低,因而類似于拔牙或其他造成出血的手術治療應盡量避免,以免發生代償性出血。另外,生理期女性的痛覺神經比較敏感,全身抵抗力相對較差,所以生理期治療牙病常感到疼痛,而且容易發生感染。生理期凝血機制下降,也易發口腔潰瘍,其間可用清淡飲食過渡。
妊娠期
常聽人說“生個娃娃掉顆牙”,雖說這句話頗有點夸張,但據論證,懷孕確實對女性牙齒有較大的影響。妊娠期時,女性體內雌激素和黃體酮升高,飲食習慣和口腔衛生行為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變,這使得妊娠期女性患口腔疾病,如牙齦炎、齲病、智齒冠周炎等風險明顯增加,嚴重者還會導致胎兒畸形,甚至流產、早產。因此,為了避免妊娠期受到口腔疾病的困擾,保證準媽媽和胎兒的平安,女性在備孕期就應到正規的口腔門診進行全面的口腔檢查和完善相應的口腔治療。如果妊娠期女性患口腔疾病,也應及時就診,遵醫囑完善相關檢查及治療。
更年期
由于雌激素開始減少,會出現口干等癥狀,唾液分泌減少了,口腔的自潔能力就下降了,患齲率會更大一些。同樣建議更年期女性朋友注意口腔衛生的維護,均衡飲食,多喝水。
通訊員/史月,記者/楊羽
來源: 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