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疾病是指影響血管系統正常功能的多種疾病,包括動脈疾病、靜脈疾病和微循環疾病等。血管是輸送氧氣和營養物質到身體各個器官和組織的通道,因此血管疾病會對整個機體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常見的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病、動脈硬化、靜脈曲張等。這些疾病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年齡等。還有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如高鹽飲食、高脂飲食、缺乏運動等,都可能增加患血管疾病的風險。
血管疾病的癥狀和表現因具體類型和病情而異。一般來說,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現胸痛和心絞痛;高血壓患者可能出現頭痛、頭暈和心悸;腦血管病患者可能出現頭暈、失語、肢體無力等;動脈硬化患者可能出現腿部間歇性跛行等癥狀;靜脈曲張患者可能出現靜脈擴張、表淺靜脈曲張等。那么想要降低血管疾病發作,要注意哪些事情?
1.戒煙限酒
眾所周知,吸煙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不僅會導致百病叢生,也會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嚴重危害。煙草中的有害化合物會損害血管內皮細胞,破壞血管壁的正常結構和功能。這種破壞會導致血管壁變得不平滑,增加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風險。煙草中的有害化合物會損害血管內皮細胞,破壞血管壁的正常結構和功能。這種破壞會導致血管壁變得不平滑,增加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風險。此外,吸煙會增加血液中血小板的凝聚和血液黏稠度,導致血栓形成的風險增加,嚴重時可導致心肌梗死或中風。所以戒煙和限制酒精攝入可以顯著降低患血管疾病的風險。
2.遠離肥胖
很多人都說“能吃是福”,但是吃“太多”會導致肥胖,肥胖就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首先,肥胖是導致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過多的脂肪組織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導致心臟更難以將血液泵送到全身,從而使血壓升高。其次,肥胖通常伴隨著高膽固醇和高血糖水平,這些因素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導致動脈壁變得僵硬和狹窄,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控制體重對于預防和管理血管疾病至關重要。采取健康的飲食習慣、定期鍛煉,可以有效減輕體重,可以多食用西紅柿、洋蔥、黑木耳、蘿卜、茄子等軟化血管的食物,降低患血管疾病的風險。
3.緩解壓力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很多人都承受著較大的壓力,長期的壓力會導致身體釋放應激激素,如腎上腺素和皮質醇,這些激素會導致血管收縮,增加血壓。持續的高血壓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很多人會用各種方法緩解壓力,如喝酒、吸煙、暴飲暴食等等,這些行為都會加劇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學會緩解自身的壓力至關重要,日常生活中可以適度的進行有氧運動,如快步走、跑步、游泳等,釋放身體中的壓力和焦慮情緒,還可以通過按摩、瑜伽、冥想等放松身心,減輕壓力。
4.避免久坐
很多“上班族”都是對著電子產品,一坐坐一天,晚上下班回家后立即“癱倒”在沙發或者床上,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久坐的危害僅次于吸煙。久坐會使血液循環減慢,容易導致血栓形成,加劇血管內膜損傷,還會導致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受阻,增加下肢靜脈壓力,增加靜脈曲張的風險,所以,要想保證血管的健康就要適當運動,避免久坐,每小時起來活動10分鐘,可以散步、拉伸等,促進血液循環,每天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如跑步、騎行、游泳等,能夠促進血液循環,保持心臟和血管健康。平時躺下、起身、低頭、下蹲等動作要盡量緩慢,以免發生體位改變性低血壓,或突然出現暈厥、摔倒。
此外,現在很多人都覺得血管疾病只有老年人是高危群體,其實這是很大的誤區,現代年輕人經常熬夜、久坐、生活習慣不健康、并且不注意日常飲食,這些都對血管有很大的危害。
并且隨著春季的到來,人們的戶外活動開始增加,一些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沒有掌握好運動的量,導致心臟負荷增加,很容易誘發心梗或者心絞痛,春季氣候變化無常,容易使人體的神經功能發生紊亂,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病的發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如果一旦出現心血管疾病癥狀,一定要及時的去醫院進行治療。(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人民醫院 付曉翠)
來源: 健康科普宣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