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名為“亞洲蹲”的姿勢火爆全網,不少人競相效仿之后,直呼“難度超出想象”。

那么“亞洲蹲”到底難在哪里?

解剖之趣

這個動作對于多關節和肌肉群的平衡協調要求較高,例如在下蹲和站起時需要腹直肌和腹橫肌支撐身體的平衡,以幫助維持核心穩定性。

斜方肌幫助維持腰部的穩定性,減輕背部的負擔。

大腿前肌(股直肌)、大腿后肌(半腱肌、股二頭肌)等,這些肌肉則在動作中提供力量支持,幫助身體下蹲和站起。

而腓腸肌和脛骨前肌(位于小腿部位)幫助維持踝關節的穩定性,同時在站立和蹲下時也能提供支撐……

在解剖學上,亞洲蹲還涉及髖、膝、踝等關節的屈曲和伸展,十分考驗這些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定性。所以說,不習慣“亞洲蹲”的朋友就會覺得難度有點大。但也并不是不能挑戰,只要你用對了姿勢,經常練習就OK了!

實踐一下!

說了這么多,大家想要去親身實踐一下嗎?

為了安全地挑戰這一高難度動作,除了要具備足夠的柔韌性和力量外,還需要掌握正確的鍛煉技巧。

首先,我們建議大家在進行亞洲蹲之前進行適當的熱身運動,如動態伸展和輕微的力量訓練,以提高身體的溫度和靈活性,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其次,循序漸進地練習至關重要。不要一開始就過度挑戰自己的身體。可以從較淺的蹲姿開始,逐漸加深蹲的深度和持續時間,以適應身體的變化。與此同時,注重呼吸和姿勢的控制,保持身體的平衡和穩定。

說在最后

挑戰亞洲蹲是一項需要綜合考慮身體柔韌性、力量和穩定性的高難度動作。通過科學的鍛煉方法和適當的準備,可以幫助我們更安全、有效地完成這一動作,同時減少運動損傷的風險。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合理鍛煉,享受健康運動的樂趣!

小編:冷面嬌娃

圖編:阿洲

美編:小紅

審稿:老畢

來源: 老畢趣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