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16日是第17個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題為“共管慢病青光眼,留得光明恒久遠”。

青光眼又被稱為“視力小偷”,早期基本無明顯癥狀,容易被忽略,往往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會被發現。如不及時治療,它會對視力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失明。近年來,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生活中處處離不開電腦、手機,使得青光眼也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患上這種眼病。

40多歲的張女士非常喜歡看短視頻,晚上關燈躺在床上,總能看很久。不久前,近視600多度的她發現自己左眼反復紅腫,輕度疼痛,以為是用眼過多發炎了,但自行用藥治療后,癥狀依然沒有好轉。于是,她趕快到醫院眼科就診。青光眼及白內障學組張恒麗主任詳細詢問后,判斷她可能是因關燈玩手機誘發了青光眼。經專業檢查,張女士確診為慢性閉角型青光眼。 由于張女士就診及時,還處于早期青光眼階段,接受針對性藥物治療,可以控制住病情的進展,不會對視力造成太大的影響。后怕不已的張女士立刻進行藥物治療,并積極改正自己的不良用眼習慣,避免造成無法逆轉的視力損傷。


青光眼是眼內壓間斷或持續升高,從而威脅視神經及視覺功能的眼病。其主要特點是,特征性的視神經損傷和進行性的視野缺損(視野缺損是指眼睛看到的范圍變小)。它通常與病理性眼球內壓力升高有關。眼球內壓力病理性升高,會壓迫視神經,造成眼球內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損害,從而導致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缺損。如果患者不及時接受治療,最終可出現永久性失明且無法恢復。


青光眼常見的表現有以下幾種: 1.看燈光周圍出現七色的彩圈或暈輪。 2.喝完水或者身處暗室15~30 分鐘后出現眼脹頭痛。 3.老花鏡需要頻繁更換。 4.清晨看書困難。 5.兩眼的視力出現明顯差別。 6.目視正前方時感到余光所見的范圍(即視野)明顯縮小,好像從望遠鏡里看東西,兩眼比較相差明顯。 7.近視有進行性加重的感覺,并伴隨著頭痛、惡心、嘔吐。 8.老年人經常感覺頭疼腦脹、惡心乏味、鼻根酸脹。
任何人都有患青光眼的風險,但以下人群患病的風險更高。

1.有青光眼家族史者。 2.5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青光眼的風險較大,且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大。 3.高度屈光不正者。即高度遠視、高度近視者。 4.糖尿病、高血壓患者。 5.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的人群。 建議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到眼科進行專業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1.保持健康的用眼習慣,避免眼部過度勞累,避免在昏暗的光線下長時間用眼。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勞逸結合,保持情緒穩定,保持良好睡眠。 3.管理好全身性疾病,控制好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可以減少這些疾病對眼部健康的負面影響。 4.避免眼部受傷,在參與可能導致眼部受傷的劇烈活動時,應佩戴防護眼鏡。

來源: 石家莊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