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疾病,特別是在兒童和青少年中,嚴重時可能危及患兒的生命,對孩子來說,及時的治療和良好的預防和護理至關重要,那么,如何做好小兒心肌炎的預防和護理呢?
一、小兒心肌炎常見病因
病毒感染:
腺病毒:血清型2及5。
腸道病毒:柯薩奇病毒A及B組,埃可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其中以柯薩奇病毒B組(CVB)最為常見。
其他病毒:單純的皰疹病毒、水痘及帶狀皰疹病毒,還有風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等。
二、小兒心肌炎癥狀
患有小兒心肌炎的兒童常常會表現出一系列癥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點:
1. 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心肌炎會導致心臟功能減弱,使得心臟泵血功能下降,血液循環受阻,從而造成身體缺氧,表現為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的癥狀。
2. 心悸或心跳不規律:心肌受損后,心臟節律可能受到影響,導致心跳快慢不一、不規律或心悸。
3. 胸痛或不適:心肌炎引起的炎癥反應和心肌損傷可能導致胸部不適或壓迫感,甚至出現胸痛的癥狀。
4. 乏力和體力下降:心肌受損會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使得患兒感到疲憊、乏力,體力下降,甚至日常活動也感到困難。
5. 咳嗽:有時小兒心肌炎會伴隨著咳嗽,這可能是由于心力衰竭引起肺部水腫或炎癥所致。
6. 發熱:由于免疫系統的應對和炎癥反應,小兒心肌炎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熱的癥狀。
7. 食欲不振:患有心肌炎的兒童可能出現食欲下降的情況,可能是因為身體虛弱或感到不適。
8. 惡心或嘔吐:在心肌炎引起的癥狀中,患兒有時也可能出現惡心或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
9. 頭暈或暈厥:心肌炎可能導致心臟循環受損,血液供應不足,出現頭暈、眩暈或暈厥的癥狀。
這些癥狀可能因人而異,嚴重程度也有所不同。如果家長或監護人發現兒童出現上述癥狀,尤其是多個癥狀同時存在或持續存在,應及時就醫尋求醫療幫助。
三、小兒心肌炎的預防措施
1、增強孩子的抵抗力,提高體質素質,鼓勵孩子多進行戶外活動,增強抗寒能力,防止氣溫突然變化導致免疫力下降,易感病毒感染。
2、在流感流行季節,避免帶孩子到公共場所,與患感冒或發燒的人員保持距離,必要時進行隔離,直至傳染期結束,以減少孩子感染風險。
3、當天氣突然變冷時,及時增加孩子的衣著,防止受涼,降低呼吸道和腸道感染的可能性。
4、在小兒病毒性腹瀉流行期間,避免到公共場所,以預防胃腸道病毒感染,并避免傳染給孩子。
5、若孩子感染病毒后,應合理休息,多休息、多飲水,并注重高蛋白、高脂肪、高維生素飲食,以增強孩子的抗病能力。
四、小兒心肌炎的護理措施
1.醫療監測:被診斷出患有小兒心肌炎后,需要密切監測其癥狀和病情變化。按照醫生的安排和建議,定期帶孩子去醫院進行復診,家長應密切觀察孩子的癥狀變化,觀察是否呼吸困難、胸痛、心悸、流汗等不適感。
2.休息和控制活動:注意休息,急性期、心功能不全的患兒應注意絕對臥床休息,有助于減輕心臟負擔。
3.藥物治療: 醫生可能會開具藥物,如抗病毒藥物、抗炎藥物或利尿劑,以控制炎癥、減輕癥狀和促進心臟功能恢復。家長應嚴格按照醫生的指導,準確按時給孩子服用藥物,并密切觀察有無藥物副作用現象。如有任何疑問或不適,應及時向醫生咨詢。
4.飲食管理:提供健康均衡的飲食,以維持孩子的營養需求,有助于身體康復和免疫力提升。確保孩子攝入均衡多樣的營養食物,包括新鮮水果、蔬菜、全谷類、健康蛋白來源(如魚、雞肉、豆類等)和健康脂肪(如堅果、橄欖油)。 控制孩子的鹽和糖攝入量,減少心臟負擔,鼓勵孩子多喝水,保持良好的水分平衡。
5.心理支持:對于患有小兒心肌炎的孩子及其父母來說,心理支持至關重要。面對疾病的挑戰可能會給父母或患兒帶來焦慮和壓力,因此需要家庭成員和醫護人員的互相支持和理解。
6.避免感染:患有小兒心肌炎的孩子的免疫系統可能會受損,因此需要避免接觸有感染的人員或疾病傳播的環境,以減少二次感染的風險。
總之,預防和護理小兒心肌炎是一個綜合的過程,需要家長、醫生的共同努力。重視兒童健康、增強免疫力、定期體檢和及時就醫是預防小兒心肌炎的關鍵。對于已經患有小兒心肌炎的孩子,提供全面的護理和支持,將有助于促進患兒康復,提高生活質量。最后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遠離疾病的困擾。(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人民醫院 胡東燕)
來源: 健康科普宣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