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是國際HPV知曉日。曾幾何時,HPV一度成為女性關注的話題,由于認識存在誤區,不少女性朋友甚至將HPV與宮頸癌畫上了等號。隨著九價疫苗的推廣運用,有些女性朋友過去對HPV談之色變,現在卻認為只要打過疫苗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難道真是這樣嗎?對此,江蘇省中醫婦產生殖創新中心主任、江蘇省中醫院婦科主任任青玲教授為大家解讀。

正確認識HPV

HPV是人乳頭狀瘤病毒的一種英文簡稱縮寫,感染途徑包括性接觸傳播、密切接觸、間接接觸和母嬰傳播,最主要的途徑是性接觸傳播,其中首次性生活年齡小、多個性伴侶、早年分娩、多產均為高危因素。

任青玲介紹,感染HPV并不代表有拈花惹草或不潔性生活史,同樣,也并不是所有的HPV感染都可以引起宮頸病變、宮頸癌。大多數的HPV感染會被自身的免疫系統清除,在某種程度上來講,HPV感染就像生殖道經歷了一場“感冒”。需要注意的是,根據致癌潛力,HPV可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如果持續感染高危型HPV,最終可能進展為癌前病變或宮頸癌。

“從感染HPV到宮頸癌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HPV感染-HPV持續感染-出現宮頸癌前病變(CIN)-宮頸癌,最少需要5-10年。在這漫長的過程中,有足夠的時間來逆轉。”任青玲表示。

HPV可防可治

目前尚缺乏針對HPV感染公認有效的治療手段,現代醫學主要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或手術治療,如激光、冷凍、電凝及錐切術等,主要是通過切除、破壞局部病變的宮頸組織從而達到清除HPV的目的。臨床常用的藥物包括干擾素、保婦康栓等,但臨床療效并不確切。

任青玲表示,疫苗對于預防HPV感染具有重要作用。接種HPV疫苗,提高疫苗接種的覆蓋率來更廣泛地預防宮頸癌。我國2020年發布的《HPV疫苗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優先推薦9-26歲女性接種HPV疫苗,特別是17歲之前的女性,同時推薦27-45歲有條件的女性接種。不管幾價的HPV疫苗,在第一次性生活之前接種效果更好。我們說HPV感染就像生殖道的“感冒”,也像感冒一樣會反復發生,所以無論是否感染HPV,都可以接種疫苗。接種疫苗,預防的是“下一次”的感染。

“中醫‘未病先防’的理論與現代醫學接種HPV疫苗是相通的。”任青玲介紹,HPV持續性感染,中醫學無對應的病名,但根據其帶下異常、接觸性出血等臨床表現,多歸于“帶下病”范疇。清代名醫傅青主指出:“帶下俱是濕證。而以帶名者,因帶脈不能約束而有此病。”后世醫家遇帶下病也多從濕熱論治,以清利濕熱為主要治療原則,佐以扶正。

想要積極防治,需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任青玲建議,宮頸癌篩查起始年齡為21歲,21歲-29歲推薦每3年做一次TCT檢查;30-63歲,優先推薦TCT聯合HPV檢測,也就是所謂的雙篩,每5年篩查1次。如有高危因素則需制定更頻繁的檢查。另外出現帶下增多或陰道異味或曾有性生活后陰道流血等情況,必須進行宮頸癌篩查,包括TCT聯合HPV檢測。

提高免疫力,未病先防

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病毒容易侵襲,因此提高免疫力,“未病先防”非常重要。任青玲建議,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根據自身情況適當鍛煉身體,適量的有氧運動可以提高免疫系統的功能。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增強免疫力。作息規律,避免長期勞累、熬夜,同時,還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染。

注意規律飲食,增加膳食纖維、高蛋白等營養物質的攝入,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確保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如維生素C、維生素D、鋅和鐵等,可以幫助增強免疫力。增加新鮮水果、蔬菜、全谷物和健康蛋白質的攝入。

長期的壓力會導致免疫系統受損。尋找減壓的方法,如冥想、放松呼吸、音樂、閱讀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煙草和酒精會削弱免疫系統的功能,因此戒煙和限制酒精的攝入對于提高免疫力非常重要。

此外,要避免接觸其他傳染性疾病,如流感和感冒等,可以減少免疫系統的負擔,使其更專注于對抗HPV。

來源: 江蘇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