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根、白花菜、蕨菜、折耳根、艾草、車前草、草頭……每年春天,在小區、公園、野外甚至路邊綠化帶,都能看到很多挖野菜的市民。然而,你吃的野菜真的安全嗎?
(網絡配圖)
你以為你挖的是美味
其實是毒草!
近幾年,經過監測發現,春季誤食野菜、野果等野生植物造成中毒的事件時有發生。
廣西疾控部門提醒,春季天氣回暖、濕度增大,各種細菌得以大量繁殖,各類野生植物也逐漸成熟,此時正是細菌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的高發季節。
車前草。來源:南寧晚報
2022年4月,恰逢清明節,廣西崇左市某縣發生一起誤采誤食野菜中毒事件,9人中有3人送入ICU搶救,幸虧進食量少,撿回了一條命。中毒原因是市民誤將斷腸草當作“龍須菜”進食,導致中毒。
來源:廣西疾控
南寧市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衛生主任技師施向東介紹,誤食野生植物中毒,根據不同進食量,短則會在30分鐘左右不同程度地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出現口唇和四肢麻木、全身無力、視力模糊、呼吸困難、抽搐、昏迷等癥狀。進食量多者,嚴重的還會有生命危險。
草頭(左圖)和白車軸草(右圖)很相似,雖然白車軸草也可以食用,但常作為藥用。所謂“是藥三分毒”,吃太多總是有風險的。(網絡配圖)
如出現中毒癥狀,市民應及時前往醫院救治,告知醫生所食用的野生植物,同時保存好剩余食物,以供調查追蹤;若無法及時就醫,則應馬上想辦法催吐,并飲用大量溫水促使毒素排出體外。
誤食有毒野菜,可能導致中毒
即使你吃的野菜可能無毒
也有重金屬超標的困擾
你還覺得嘗一口“鮮”值得嗎?
《南京郊區四種野菜的營養成分及重金屬分析》(網絡配圖)
哪些野菜千萬不要吃?
不認識的野菜最好別采,不能確定的野菜最好別吃,防止不必要事故的發生。
在工業廢水流經的草地、公路兩旁生長的野菜,因遭受污染,汞、鉛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含量很高,不要食用這種被污染的野菜,防止中毒。
野菜取材要求新鮮,最好是現采現吃,久放的野菜不但不新鮮,而且營養成分減少,味道很差。
某些野菜需要浸泡,如山藥菜、山蒜等一些野菜含有微毒,務必在清水里浸泡兩小時以上,進行解毒處理后才能進行烹飪。
吃野菜因人而異,有腸胃疾病或血液黏稠度較高的病人就不適宜多吃野菜;野菜的食物纖維較高,而嬰幼兒消化能力弱,也不能多吃;有過敏體質的人在食用野菜時也需要非常慎重。
斷腸草有毒(左圖),千里光無毒(右圖)。2016年,廣西南寧市一名退休醫生誤認斷腸草為千里光,采集后煮湯服用,導致2人中毒,1人死亡。來源:廣西疾控
看清了!這些野菜有毒
再次提醒大家采食野菜請一定謹慎!來源 | 大眾科普,人民日報
來源: 大眾科普,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