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人將HPV疫苗污名化為“妓女疫苗”的中國,距離真正知曉還差多遠?人乳頭瘤病毒(HPV)不需要多做介紹,高危型別感染與每年國內數十萬宮頸癌死亡相關,也和包括男性生殖器腫瘤和不分性別的肛門癌、頭頸癌等嚴重疾病相關。

北京協和醫學院喬友林教授曾經提到:2015年,估計中國有98900例新發宮頸癌病例和30500例宮頸癌死亡病例。如果不及時采取行動,到2030年,宮頸癌死亡人數將增加50%左右。

此外,一些低危型別和生殖器疣與皮膚表面的一些疣相關。

盡管大部分人感染HPV后都會轉陰,但仍有一部分人群會出現持續性感染,并且作為病毒傳播者擴散病毒——無論男女,由于認知問題可能大多數人也非故意感染(只是認知不足)。

在經過篩選后,科研人員選擇感染占比最高的幾種高危型別還有與生殖器疣有關的兩種型別制備成了疫苗,接種后誘導的遠高于HPV自然感染的免疫反應能提供持久、有效的免疫反應,甚至越早接種效果越好。

最近一項在蘇格蘭的研究發現,自2008年啟動HPV疫苗接種以來,在全程接種HPV疫苗的12-13歲女性中沒有發現任何宮頸癌病例,而其他年齡組也發現宮頸癌發病大幅減少。

回到中國,根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統計,2020年中國宮頸癌新發病例10.9萬例,死亡5.9萬例,發病和死亡均已經超過了2015年的數量。即便HPV疫苗僅有50%的保護效力,那么也能避免數萬女性免于死亡。

這還不包括預防宮頸癌以外的健康獲益。

縱觀現狀,前國內有效的行動包括:持續兩癌篩查(免費福利)、支持HPV疫苗接種(部分地區已經免費給小學女生接種)、全方位進行科普(包括男性人群)。

此外,不遠的未來也會逐漸開展男性接種——或許一開始是針對特殊群體(目前僅看到MSM人群的臨床研究招募),但相信也會和國際一道推進至低齡男童,并且開放男性常規接種。

畢竟男性不僅同樣是HPV感染的受害者,也是傳播者。

遺憾的是,在一些人眼里,HPV感染與“亂性”、“濫交”離不開關系,甚至HPV疫苗曾被大學教授丑化為“妓女疫苗”,而此類言論其實并非個例,很多人——甚至不夸張的說包括我身邊的人甚至醫學背景人員——都認為“如果不亂搞就根本沒必要打HPV疫苗”。

污名化HPV和疫苗的理由非常簡單:自信的無知、自卑的心態、自宮的眼界、自賤的學科。

在這種狀態下,污名化一種健康有益的行為不僅對自己毫無傷害,還能博取認知水平類似的群體支持甚至塑造無知者的狂歡,“不確定信息”和“主觀案例”是再好不過的素材,這些素材也形成了各類話術繼續靠信息斷層傳播。

給接種疫苗預防疾病,甚至屬于通力合作消除疾病的行為,不懂得其價值的人才需要感到羞恥。

3月4日是國際HPV知曉日,相關知識不僅是適齡女性的女性健康必修課,也需要非適齡女性和廣大男同胞們都一起學習和知曉。

=丸= 免責聲明:本文為個人興趣創作,僅為讓更多普通人對疫苗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內容觀點不代表任何組織、單位、機構,未接受任何形式贊助,所有配圖均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果內容有誤,大家多做自我批評(不是)。

來源: 鹵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