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桂林的廣袤田野上,甘蔗林連綿起伏,綠意盎然。然而,對于許多育種專家來說,這片甘蔗林背后隱藏著一個巨大的挑戰——甘蔗開花難。甘蔗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其開花是育種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但甘蔗本身卻極難開花,這成為育種領域的一大難題。

“20世紀50年代,科研人員背著干糧,坐汽車轉輪渡,再坐汽車到崖州開展甘蔗育種和科研工作,這一干就是近70年?!睆V東省科學院南繁種業研究所所長王勤南告訴記者,廣東省科學院海南甘蔗育種場始建于1953年,選址在崖州區,是我國重要的甘蔗種質資源創新利用、親本創制和雜交制種科研基地,負責向全國甘蔗育種科研機構提供雜交種子生產和優異親本等服務。

但要想雜交育種,讓甘蔗開花是第一步。2007年畢業后,王勤南來到崖州,想方設法破解甘蔗開花的奧秘。八九月份的甘蔗正旺盛,葉子鋒利如刀,鉆甘蔗地卻不能停,數蔗莖、查抗性、測糖分……時不時身上就會被蔗葉割開一道道口子,沾到蔗茅更會瘙癢難耐。

“之前甘蔗的開花比例可能只有40%到50%,現在通過我們的努力,開花比例可以達到70%到80%?!蓖跚谀献院赖卣f。這意味著,育種家有更多的機會進行雜交組合,選育出更優良的甘蔗品種。

這份付出正迎來收獲。全國超九成優質甘蔗雜交種子(花穗)由廣東省科學院南繁種業研究所提供,通過省級以上審(鑒、認)定或農業農村部登記的95%甘蔗新品種也是由南繁種業所提供的甘蔗雜交種子選育而來。

除了提高開花比例,王勤南和團隊還致力于甘蔗種質資源的創新。“甘蔗優良品種對甘蔗產業的貢獻可達60%以上,親本是雜交育種的物質基礎,要創造出一個好親本,周期長、見效慢,需要種質資源的原始創新,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蓖跚谀险f。 鉆研“糖罐子”已經進入第17個年頭,盡管“做甘蔗種質創新是非??菰餆o味的一件事情,而且出成效很慢,有可能干一輩子都干不出一個好的親本出來”,王勤南卻干得更起勁了,“種質創新需要一代人接著一代人去干,甘蔗選育事關我國糖業安全,對于南繁人來說,看到我們自己的品種大面積種植推廣,會感覺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審核專家 | 王勤南

監制 | 徐琴 戰釗

統籌 | 高三基

記者 | 宋雅娟 肖春芳 武玥彤

來源: 中國作物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