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身為一個合格的打工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我們都會來一句??

但是遇到“飯后犯困”,我們卻只能??

為什么“飯后犯困”難“拒絕”?今天,就和胖科一起來看看吧!

人的困意是如何產生的?

睡眠對于人類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本能,也是作為生物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睡眠行為的核心特征是“睡眠穩態調控”,也就是說,隨著清醒時間延長,困意逐漸增加,最終導致睡眠,而失眠是困意被逐漸清除的過程。但是,“困意”究竟是從何而來呢?

此前,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一篇關于睡眠的研究報告,揭示了困意與一種叫做“腺苷”的分子不斷積累有關。腺苷是細胞能量分子三磷酸腺苷(ATP)的“副產物”,清醒越久,ATP不斷消耗,細胞外的腺苷分子就越多,它們與相應的受體相結合,抑制神經活動,人也就會越來越困。

在對小鼠大腦中控制睡眠/覺醒中樞的部位進行觀察,發現神經元活動與腺苷濃度變化密切相關,并且找到了復雜調控腺苷釋放的兩類神經元:乙酰膽堿能神經元和谷氨酸能神經元。當研究人員設法毀掉小鼠基底前腦區的谷氨酸能神經元時,他們發現,小鼠清醒的時間顯著增加,因此,可以看出:谷氨酸能神經元的活動是引起胞外腺苷積累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員指出:在長時間清醒而積累困意的過程中,大腦基底前腦區的谷氨酸能神經元既維持和促進了覺醒,又通過刺激腺苷釋放導致了困意增加。

除此之外,人體能源物質的缺乏(如肌糖原、肝糖原等)、能夠導致疲勞的物質堆積(如乳酸、丙酮酸等)和大腦皮層的保護性抑制等也都會造成疲勞犯困的出現。

飯后犯困的原因是什么?

搞明白了人犯困的原理之后,咱們再來看看“飯后犯困”的原因是什么。也許大家之前聽過最多的解釋是:吃完飯之后為了有利于消化,消化系統的血流量會增加,從而導致大腦的血流量就會減少,進而造成大腦缺血缺氧,人也就會變得更加容易犯困。這個邏輯大體看上去好像很合理,但卻經不起細細推敲!

大腦是人體神經系統的最高中樞,也可以說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機體有一套獨特的機制可以保證大腦的供血穩定,在生理學上有一個大原則就是“再苦不能苦大腦”,所以大腦的供血量是首先要保證的。

既然理由不是供血,那么**到底人為什么吃完飯會犯困呢?**也許我們能從食物消化的過程中找到些端倪!

無論是肉食還是素食,在進入人體之后,首先第一站就是口腔,在咀嚼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在對食物進行第一次簡單粗暴的分解;然后再順著食道來到胃部,胃酸和消化酶會對食物進行第二次分解;根據食物的不同,它們在胃部停留的時間也不等,之后便會來到小腸,經過小腸的分解和吸收后,剩余的殘渣經回腸瓣膜進入到大腸;大腸吸收完最后的營養物質,便會將其它的物質殘渣、無用的細胞等共同形成糞便排出。

看完食物在我們體內的“一生”變化,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其實,簡單來說,食物在進入我們的消化系統之后,都會被分解成極小的物質,其中的營養物質會被反復吸收,再輸送到全身各處,這其中最重要的成分便是葡萄糖,可以說它相當于我們身體中的“加油站”。

為了讓身體各部分隨時隨地都能“加滿油”,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也就是血糖)一直都保持穩定,但是在攝入食物之后,食物分解得到的葡萄糖也會被吸收進入血液,血糖濃度就會上升,作為體內唯一一種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島素就登場了!

當血糖升高時,機體就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促使多余的葡萄糖轉化為糖原,抑制糖原轉化為葡萄糖,有效調整血糖濃度。所以說,胰島素的形成就是“飯后犯困”的原因之一。

胰島素的合成會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和儲存,在這個過程中,色氨酸(蛋白質的一種)會在大腦中形成5-羥色胺(又名血清素),進一步形成一種能夠調節生物鐘的激素——褪黑素。想必大家對褪黑素都不會陌生,它是由松果體產生的一種胺類激素,能夠讓人體產生睡意。

另外一個原因便是和血清素相關。血清素能夠結合到神經元表面的受體上發揮作用,增強人體睡眠(此處劃重點)、促進記憶力等。進食后,血清素含量會增加,而血清素又會促進睡眠,所以吃完飯后,才會困意連連。

此外,這種飯后的困意還和我們身體中一種叫膽囊收縮素的物質有關。它是由33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激素,可以刺激胃酸的分泌,促進脂肪、碳水和蛋白質的消化,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同時還會游竄到大腦,最大腦進行催眠。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是不是又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字眼“胰島素”,所以說,膽囊收縮素的分泌也會造成我們飯后犯困。

除了以上幾種原因之外,如果本身就有睡午覺的習慣,那么飯后犯困就和平時養成的生物鐘有關了,并且,肝臟類疾病、高血糖等疾病也會引起飯后犯困現象的出現。

如何有效緩解飯后犯困?

胖科在這里先從原因出發,給大家兩條建議:一是避免吃高糖食物,比如面包、年糕、奶茶等,從源頭上降低胰島素的分泌;二是避免吃一些色氨酸含量較高的食物,比如香蕉、牛奶、堅果等,從而降低血清素的合成,進一步減少褪黑素。

生活習慣入手,大家還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當然不是跑步等劇烈運動,而是在飯后困意襲來的時候可以到室外散散步,調整一下身體狀態,并讓身體接受更多的視覺刺激,經常這樣做的話,還可以逐漸改善自己飯后午睡的生物鐘,緩解困意。

觸覺刺激出發,大家可以選擇刷牙、洗臉等方式,提高機體神經系統的興奮度,從而達到消除犯困的目的。

來源: 中國數字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