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絕對是有道理的。你以為只要肯餓肚子,玩命的運動就能瘦下來?哪有那么簡單!
人體有一種能量補償機制,在這種機制作用下胖人再運動也只會變成健壯的胖子,這是怎么回事呢?
2021年,中科院團隊測定了1754名成人每日能量消耗,結果發現在沒有繁重的體力勞動和長期食物短缺的情況下,每天的能量消耗和基礎代謝成正比,而運動消耗卻與基礎代謝成反比。什么意思?簡單理解就是,運動消耗的越多,基礎代謝就越少。
這里穿插一個知識點:咱們每天的消耗分為兩部分,一是運動消耗用于身體活動,比如您看視頻時也會有消耗。二是基礎代謝消耗,主要用于呼吸、心跳、神經傳導等等,這些是不受意識控制的。
科學家還發現運動消耗與基礎代謝成反比的現象,主要和身高體重指數,也就是BMI有關。BMI越高,現象越明顯。大家都知道,BMI是反映脂肪堆積的指標,越高意味著越胖。這下你聽明白了吧,同樣的運動,瘦子做了會瘦,而胖子則未必會瘦。如果想要達到同樣的減重效果,胖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到底為什么會這樣?不是說好了“能量守恒”嗎?
身體里多余的能量,只要減少來源(就是餓肚子),再增加消耗(也就是運動),脂肪肯定會變少,人也會變瘦。難道又被物理老師騙了?
還真不是,這都是和體內的能量補償機制有關。
簡單來說,能量補償機制就有點像新能源汽車的動能回收系統,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節約能量。
能量是生存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生命體都是不自覺的養成了能省就省的習慣,把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當你運動消耗量大,就可能會出現入不敷出,身體對能量短缺有著本能的恐懼,這時候就會“能量補償機制”,想辦法讓你少用點。可問題是怎么少呢?運動肯定會消耗,那就只能從基礎代謝上想辦法了,基礎代謝下來了,可不光是用于呼吸心跳的熱量少了,肌肉的代謝降低,做同樣的運動,消耗同樣也會下降,簡直一舉兩得。
其結果就是運動造成的消耗打折扣,所燃燒的熱量中,實際消耗只有 72%,有 28% 都被“節約”了,相當于直接給打了七折。比如,跑步時手環上顯示消耗了500千卡,但其實只消耗了350千卡,因為有150千卡被身體回收利用了。這在胖人身上就更嚴重了,甚至會打5折。
那這“補償”魔咒能被打破嗎?
只要方法對,還是可以的。
一是,增加咱們的肌肉量。肌肉量增加了,基礎代謝率自然就高了,即便再打折,畢竟基數在那呢,消耗自然也是大的。這就要求在增加有氧運動的同時,多攝入充足的優質蛋白、鈣、維生素D和n-3脂肪酸。
二是,節食不要太過。只有食物充足,身體才會舍得消耗。反之,身體總是饑餓,不僅營養不良,還會和你玩節約,能量補償就更明顯。
所以,別相信一個月暴瘦15斤了。吃夠了再適度運動,善待自己的身體,才是長久之計。更何況,超量的運動還會加重肌肉、關節的負擔。
本文為科普中國·星空計劃扶持作品
作者:張宇
審核:張娜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研究員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