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被認為是21世紀最大的健康危機之一,已成為全球第五大死亡原因。阿爾茲海默病是認知障礙最常見的類型,約占50%-70%。
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作為解熱鎮痛藥廣泛應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對慢性疾病的可能促進或不良反應與公眾密切相關,具有重要的臨床和公共衛生價值。與對乙酰氨基酚不同,布洛芬作為非甾體類抗炎藥之一,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之前的一些細胞培養和動物實驗表明,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可能通過減輕腦部炎癥來降低阿爾茨海默癥的風險;同時,一些機制研究發現,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可能會增加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但是,目前尚未有大樣本人群研究系統評估長期使用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對癡呆風險的影響。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基于上述存在的臨床問題,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國家腎臟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開展了相關工作,研究成果最近發表于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雜志。研究發現,經常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的人群患癡呆癥的風險顯著增加;而使用布洛芬對癡呆癥的風險無明顯影響。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國家腎臟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秦獻輝教授為該文的通訊作者,張園園博士和周春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
本研究包括來自英國生物銀行研究中的20余萬名年齡大于等于60歲且基線未患癡呆癥的參與者。人群平均年齡為64歲,其中43,541例參與者經常使用對乙酰氨基酚,22,539例參與者經常使用布洛芬。
經過約12年的隨訪,6,407例參與者患上了全因癡呆。與不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的參與者相比,經常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的參與者患全因癡呆的風險顯著增加18%,患阿爾茨海默癥的風險顯著增加20%,患血管性癡呆的風險顯著增加26%。然而使用布洛芬與全因癡呆、阿爾茨海默癥和血管性癡呆風險之間均無顯著關聯。
進一步將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聯合分析發現,與二者均不使用者相比,經常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的參與者患全因癡呆的風險顯著增加15%,同時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參與者患全因癡呆的風險顯著增加28%。
總之,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經常使用對乙酰氨基酚,而不是布洛芬,與老年人患癡呆癥的風險增加有關。目前的研究結果強調,在臨床選擇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時,需要更多的安全性考慮和謹慎。
信息點: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參考文獻:
Zhang Y, Zhou C, Yang S, Zhang Y, Ye Z, He P, Liu M, Wu Q, Qin X. Association of regular use of ibuprofen and paracetamol, ge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new-onset dementia in the older population. Gen Hosp Psychiatry. 2023 Aug 18; 84:226-233.
編輯 | 張園園 向浩
審核 | 秦獻輝
來源: 腎臟健康促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