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元宵節,碰巧是今年全年最小的滿月,視直徑只有29.44角分。到底有多小呢?舉個例子,今年最大的滿月是在農歷九月十五,月亮的視直徑達到33.44角分。與它相比,今年元宵節的滿月小了12%。這個差別應該說是相當明顯的。如果大家用相機或者是手機分別拍攝今年這兩次的滿月,會很容易發現二者大小的差別。

那么,月亮的大小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呢?

月亮之所以會出現大小不同,并不是因為月亮本身大小的改變,而是月亮與地球的距離發生變化造成的。

我們都知道,月亮是圍繞地球轉動的。如果它繞地的軌道是一個圓,那么地月的距離就不會變化,月亮看上去都一樣大。但實際上,月亮的繞地軌道是一個橢圓,這樣一來,地月距離就是變化的。這個橢圓軌道上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點,叫做近地點,地月距離約36.3多萬千米,而二者距離最遠的點,叫做遠地點,大約40.6萬千米。因此,從地球上看,月亮的大小就是變化的,它的視直徑在最小時比在最大時要小十分之一以上。

不過,由于月亮在繞地運動時,地球也在圍繞太陽公轉,因此月亮連續兩次經過遠地點(或近地點)的時間周期,并不與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相同,前者大約是27.55日,而后者大約是29.53日。所以,月亮視直徑達到最小或者最大的情況,并不會固定出現在每個月的同一天。也就是說,一年里的每一次滿月,月亮的大小看上去肯定都不一樣。

這樣一來,如果在某個月滿月的時候,月亮恰好來到近地點附近,那么這一天的滿月看上去就特別大。同樣道理,如果在某個月滿月的時候,月亮恰好來到遠地點附近,那么這一天的滿月看上去就特別小。

更進一步,從全年來看,某個月的滿月時刻,月亮是最接近近地點的,那么這次的滿月就是一年里最大的,同樣道理,某次滿月時刻,月亮運動到最接近遠地點,那么這一次的滿月就是一年里邊最小的。

當然,一般來說,人們都比較喜歡看上去比較大的滿月,因此,如果某一次的滿月是全年里邊最大的一次滿月,人們就把它叫做“超級月亮”,實際上這個概念說的是超級“大”月亮。其實,與此相對,最小的一次滿月也是很特殊的,也可以稱作“超級月亮”,只不過是超級“小”而已。

話說今年元宵節,就是一次全年最小滿月,雖然在前后幾年中它不是最小的一次滿月,但卻是在元宵節恰逢全年最小滿月,或者叫元宵節恰逢“超級小月亮”,而這個現象是很少見的。

我查了一下數據發現,元宵節恰逢全年最小的滿月,這個事情在過去相當少見。而且還能達到像今年元宵節這么小的滿月,那就更罕見了。數據表明,在過去的七十年中,元宵節的滿月從來沒有像今年這么小,在未來的七十多年中,元宵節的滿月也沒有比這次更小的。真正可以與這次相比的是2086年2月28日元宵節的最小滿月,視直徑是29.42角分,只比這次小了一萬分之七。不過那可是六十多年以后的事情啦。

作者:齊銳 北京天文館副館長

審核: 韓文標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