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亞,許多戶外工作者,尤其是農民和牧場主,會試圖殺死他們遇到的每條蛇,尤其是那些被認為具有毒性的蛇。根據澳大利亞農村某地的一項研究發現,38%的受訪者在可能的情況下都會試圖把蛇殺死。

實際上這樣的做法是錯誤且危險的。因為盡管澳大利亞的毒蛇聲名狼藉,但它們對人類健康的威脅相對較小。而且,蛇在農場上通過捕食害蟲如嚙齒動物,對農業有著巨大的益處。

緬甸蟒(Python bivittatus),攝影?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

來自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自然科學院的Rick Shine和他帶領的團隊發布了相關研究,探究蛇在農業上所產生的利益規模,該研究發布于《動物保護》(Animal Conservation)期刊。研究發現,成年的東方褐蛇(學名:Pseudonaja textilis)每年可以在每平方公里的農田上消滅數千只老鼠,這大大提高了農場的生產力。

研究結果顯示,農田中蛇的數量帶來的益處遠遠大于潛在的成本,比起捕殺,農民更應該對他們的存在寬容一些。

受迫害的蛇

東方褐蛇在澳大利亞南半部是在受干擾的農業棲息地中發現的最常見的致命蛇類。

這些蛇行動迅速,白天活躍。在農村地區,褐蛇通常受到迫害,因為通常他們被人們認為是危險的致命蛇超過了它們作為害蟲控制者的好處。

誠然,褐蛇是澳大利亞較為常見會被咬傷的蛇的種,但這些咬傷很少是致命的。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澳大利亞任何蛇種每年平均只會導致不到三人死亡。

每年報告約有3,000例蛇咬案例中很大一部分發生在蛇被人襲擊的情況下進行的報復性回擊。

澳大利亞的蛇,包括褐蛇,在受到挑釁時通常會撤退而不是攻擊,尤其是東方褐蛇,它們往往棲息在人不太可能遇到的地方。

毒蛇的好處

維持褐蛇種群數量最明顯的好處是減少嚙齒動物的數量。在極端情況下,老鼠可能摧毀大部分或全部莊稼。

紅尾蚺(Boa constrictor)分布于墨西哥,中、南美洲,喜居住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如熱帶雨林、無樹的草原等。紅尾蚺像其他蛇一樣也會爬樹。以哺乳動物、鳥類、蜥蜴等為主食。?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

研究團隊希望能夠計算出褐蛇在澳大利亞農田中消滅的嚙齒動物數量。首先,研究團隊借鑒了Rick Shine在20世紀80年代所做的工作,通過解剖博物館標本找出褐蛇食物中嚙齒動物所占比例,并估算了每年褐蛇捕食的獵物數量。這是基于人工飼養蛇的進食速率、泰國和越南養殖農場的蟒蛇商業數據,以及對北美一種與褐蛇相似的蛇類的研究而得出的。

農田中褐蛇數量的估計,研究團隊參考了從前關于褐蛇數量的研究以及紅腹黑蛇的實地捕獲率以及在《澳大利亞生物地圖集》(Atlas of Living Australia)中獲取了數據,這是一本關于澳大利亞大陸動植物信息的在線資料匯編。

根據這些綜合數據,研究團隊了解到每平方公里的農田可以包含100條成年的東方褐蛇,即使人與這些蛇的相遇率較低。如果每條成年褐蛇每年捕食約100只野老鼠,當然可能遠遠不止這么多,那么總計可能達到每平方公里約10,000只老鼠。每只被褐蛇消滅的老鼠可能在其一生中吃掉數千克的谷物作物。

建議給蛇一個機會

對農田中的褐蛇寬容一些并非僅僅對農業生產力的提升有益處。這還將減少控制鼠類所使用的化學藥品的使用,因為化學藥品較為昂貴且收效甚微。這些化學品還可能威脅到人類、牲畜、食腐野生動物和寵物的健康。

留存褐蛇還可能減少蛇咬的發生率。大多數蛇咬是在人們試圖捉拿或殺死爬行動物時造成的。并且,有一項研究表明,長期居住在某一地區的蛇對于與人的近距離相遇不太激動,并且他們會知道附近安全避難所的位置,因此相對風險較小。捕殺蛇可能會導致不熟悉該地區、不習慣人類的新動物涌入。

雖然有人反駁,認為殺蛇可以減少蛇的總數,從而降低未來被蛇咬傷的幾率。然而,數據表明,實際情況并不一定如此。例如,在印度尼西亞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盡管幾十年來有數百萬條網紋蟒被捕殺,但它們的數量仍然很多。

維持有生存能力的蛇類種群對生態有益。移除高級捕食者會破壞食物網的穩定,擾亂生態系統的運作方式。

緬甸蟒(拉丁學名:Python bivittatus)是一種棲息于熱帶地區較原始的大型無毒蛇類,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蛇類之一。攝影?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
最后,保護蛇類本身也有好處。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許多蛇類物種都在減少,應該受到保護。

此次研究結果表明,需要更加平衡地看待蛇類(包括褐蛇)在自然生態環境中的成本和收益。讓它們生活在農田中所帶來的好處,可能遠遠超過被蛇咬傷危及生命的低概率事件。

本文僅代表資訊,不代表平臺觀點。

歡迎轉發(請注明來源)。

編譯 | LYJ

審核 | Sara

排版 | 綠葉

【參考鏈接】

https://phys.org/news/2024-01-brown-snakes-farmer-friend.html

https://zslpublication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1111/acv.12925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58397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0947425_Australia%27s_Dangerous_Snakes_Identification_Biology_and_Envenoming

來源: 海洋與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