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災害是廣東省主要自然災害,往往給我省的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社會經濟、工農業生產等各方面帶來嚴重影響。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關系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國家安全,是保發展、惠民生、守底線的極為重要的工作。因此,全力筑牢水旱災害防御“安全網”,開展廣東省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標準化建設工作十分重要。
為提升我省抵御水旱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實現**“組織健全、職責明確、管理規范、反應快速、應對有序、減災有效”**的目標,必須壓實水旱災害防御責任,加強洪水過程、洪峰流量、洪峰水位、出現時間等關鍵要素的監測預報,明確水旱災害預警責任、預警方式、預警鏈條,開展流域防洪調度、水工程調度運用等調度方案預演,編制、修訂水旱災害防御各類方案預案,儲備水旱災害防御物資設備,落實水利工程搶險隊伍和專家庫。推進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標準化建設,將全面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有力支撐我省水利高質量發展。
在省水利廳指導下,我院自2020年7月工作啟動至今,在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標準化建設頂層設計、指標評估、組織實施等方面,全程提供技術支撐,包括對標我省水旱災害防御建設要求,多次分派專業技術團隊前往全省21個地市開展全覆蓋調研,編制了國內首個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標準化建設指引,建立了系統、全面的水旱災害防御評估指標體系,并積極為全省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提供技術服務。
作為廣東省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標準化建設的省級技術支撐單位,我院起草了《廣東省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標準化建設指引》(以下簡稱《建設指引》)。2020年7月開始,我院多次分派專業技術團隊前往全省21個地市開展實地調研,摸清了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基本情況,總結了具有廣東特色的豐富的實踐經驗,首次提出水旱災害防御體四大體系,搭建了系統的《建設指引》框架,集合二十多名專家經過180多天奮戰,歷經90余次修訂形成《建設指引》,經廣泛征求意見后,《建設指引》于2022年1月7日獲省水利廳印發實施。《建設指引》為我國首個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建設標準,引領我省水旱災害防御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在廣州番禺調研防洪排澇情況
在肇慶水務局調研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建設情況
《建設指引》結構框圖
在分析我省水旱災害防御主要特征的基礎上,分別在指揮調度、監測預警、方案預案、搶險保障等四大體系中選取代表性指標,建立指標體系;采用理論解析和專家咨詢的方法,提出主觀和客觀、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省、市、縣、鎮四級水旱災害防御評估方法;通過在每個市選取一個縣,每個縣選取1~2個鎮進行評估,對評估方法進行驗證,在此基礎上起草《廣東省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標準化建設(市級、縣級、鎮級)評估標準》(簡稱《評估標準》),對全省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建設評估提供技術支撐。
自2022年以來,我院作為省級技術支撐單位,為地方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提供了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標準化建設指導、技術培訓及服務等工作。2023年2月的全省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標準化建設評估工作視頻培訓會議上,我院派出專家對評估工作進行全方位解讀。
全省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建設評估培訓照片
受深圳、江門、潮州、汕頭、省東江流域管理局等邀請,對市、縣、鎮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流域管理機構、工程管理單位等人員開展相關培訓。受佛山、韶關、清遠、陽江、廣州等多地多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委托,承擔水旱災害防御標準化建設技術服務,為全省高效高質完成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標準化建設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江門市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建設評估培訓照片
汕頭市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建設評估培訓照片
肇慶市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建設調研現場照片
潮州市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建設評估培訓照片
韶關市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建設評估培訓照片
深圳市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建設評估培訓照片
汕尾市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建設調研現場照片
省東江流域管理局培訓照片
2023年,我院技術骨干作為全省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標準化建設評估專家,全程參與省水利廳組織全省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建設評估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做好技術把關。通過召開座談會、查閱評估材料、查看現場的方式,對市、縣、鎮標準化建設工作評估,目前已經完成21個地市、21個縣(市、區)、21個鎮(街)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標準化建設階段性評估。根據省水利廳工作部署,下一階段,將在2023年底前,全面完成全省標準化建設評估工作。
肇慶市廣利街道標準化建設評估
梅州市標準化建設評估
云浮市新城街道標準化建設評估
《建設指引》提出水旱災害防御工作標準,規范工作內容,包括指揮調度、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搶險保障四個體系共126項建設任務。該指引為我國首個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建設標準,填補我國水利行業在該領域的空白。
建立了廣東省水旱災害防御體系評估指標體系,包括193個具體評估指標,其中市級72個、縣級77個、鎮級44個,指導市、縣、鎮針對性開展標準化建設,科學評估我省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標準化建設成效,提升全省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建設水平。
本次水旱災害防御標準化建設,要求對河流、水庫等降雨、水位、流量等水安全要素進行預報;對江河洪水、山洪災害、工程災害、干旱災害等水利災害風險進行預警;對流域防洪調度、水工程調度運用等水利調度應用方案進行預演;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工程管理單位編制方案預案,著力完善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預報、預警、預演、預案等“四預”工作措施,牢牢掌握水旱災害防御主動權。
本次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標準化建設,對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水旱災害防御工作組織架構、水利工程水旱災害防御責任制、山洪災害防御責任制、相關機制與制度、水旱災害防御物資設備、水利工程搶險隊伍及專家庫等方面提出了統一要求,著力提升水旱災害防御指揮調度和保障能力。
通過水旱災害防御標準化建設,完善**“指揮調度、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搶險保障”四大體系**,實現組織架構健全、體制機制完善、監測預警全面、搶險保障有力的目標,將顯著提升我省水旱災害防御能力。
下一步,我院將持續發力,充分發揮廣東水利智囊團作用,為高效高質完成全省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標準化建設和評估工作做好全方位的技術支撐,為織密編牢廣東省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安全網貢獻水科力量。
來源: 粵水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