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開心吃和玩,小兒積食需注意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陳自佳
一年一度的春節快到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免不了比平時吃的多一些,加之孩子們放假在家,會有更多的機會進食各種零食。這段時間,因傷食引起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的孩子不在少數,在中醫里,這樣的情況被稱為“積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積食”。
積滯主要是由于喂養不當,或者小兒過食生冷、油膩及不易消化食物而導致的疾病,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腹脹、有口氣、大便酸臭或夾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等。小寶寶可能表現為煩躁不安、夜間哭鬧、俯臥睡眠或嘔吐等癥狀。小兒生長發育迅速,其所需要的營養依賴于脾胃的消化吸收,一旦進食過多,超過了脾胃的運化能力,就很容易使脾胃受損,導致脾胃“罷工”,出現積食。而有些孩子吃得跟其他同齡孩子差不多,但也出現了積食,原因就在于他平時體屬脾虛,雖然飯量沒有比別人多,但超過了自身脾胃能消化的量,自然也就引起積食了。所以,當過年聚在一起的時候,家長們沒有必要互相比較,不必要求孩子的飯量要跟其他孩子一樣,更要對孩子吃零食進行節制。古人云:“要想小兒安,常受三分饑與寒”,適合孩子脾胃的飯量才是合適的飯量,正確的喂養和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才是避免積食的根本之道。
當孩子出現積食時,很多人都知道用大山楂丸、保和丸、消食片等。但要提醒家長的是在給孩子服用這類消食藥前一定要明確病因,尤其是伴有吐瀉、發熱的孩子,需要排除急性胃腸炎、痢疾等感染性疾病的可能后,方可自行服用。如果服藥2~3天后,孩子的癥狀沒有緩解,或者伴有明顯腹痛的,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另外,如大山楂丸味道酸甜,有的家長會認為大山楂丸只是消食,又沒什么副作用,任由寶寶多吃,其實這是不對的。有的寶寶本身脾胃虛弱,長期食欲不振,但沒有積滯,治療應以運脾開胃為主,而不是消食助運。而且正常的孩子在經常服用大山楂丸后,脾胃也會偷懶減少蠕動,久而久之反而會引起厭食、積滯等。
來源: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