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是真好吃呀!咖喱雞肉、咖喱牛肉飯、日式咖喱飯、泰式咖喱蝦……每一道都讓人口水直流。

咖喱系列美食味道獨特、顏色誘人!不過,咖喱的黃色可不是色素染色,而是來源于姜黃,也叫郁金。它深受一些健康人士的喜愛,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姜黃,看看它到底有什么厲害之處。

圖源:某社交平臺

姜黃是生姜嗎?

看到“姜”字,很多人會聯想到家里廚房炒菜用的生姜。這倆姜可不一樣,雖然都是姜科植物,但卻不是同一個屬,區別在于:生姜屬于姜族姜屬,而姜黃屬于姜花族姜黃屬。

圖源:iPlant植物智

1.外觀不同

生姜外表皮呈淺黃色,切開后橫截面也是淺黃色;而姜黃一般呈深黃色,表面粗糙,有皺縮紋理和明顯環節,并有圓形分枝痕及須根痕,切開后橫截面呈黃色或金黃色,有蠟樣光澤,內皮層環紋明顯。

生姜和姜粉。圖源:某電商平臺

姜黃和姜黃粉。圖源:某電商平臺

2.風味有差異

生姜辛辣味明顯,辛辣成分主要是姜辣素;姜黃帶有苦味,微苦成分與姜黃素有關。

姜黃對人體有啥好處?

其實,姜黃之所以受健康人士的追捧,正是因為“姜黃素”的存在,它屬于一種脂溶性多酚類化合物,其在姜黃中含量可達到3%~6%,是植物界很稀少的具有二酮結構的色素,賦予了姜黃濃郁的橙黃色。

關于姜黃素對人體的好處,網絡上的消息鋪天蓋地。到底姜黃素對人體有什么好處呢?目前關于姜黃素的研究還真不少。

1.防治2型糖尿病及并發癥

有研究對100名2型糖尿病患者補充姜黃素,發現可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胰島素抵抗指數。還有研究發現口服姜黃素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及周圍神經病變。

2.改善類風濕關節炎

姜黃素能促進抗炎細胞因子的表達,發揮抗炎作用。一項薈萃分析納入了29項隨機對照試驗,共涉及2396名受試者(包括伊朗、印度、中國、澳大利亞、比利時、亞美尼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日本、意大利、羅馬尼亞)和5種類型的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AS)、類風濕性關節炎(RA)、骨關節炎(OA)、幼年特發性關節炎(JIA)和痛風/高尿酸血癥)。每天給予姜黃素至少120毫克,最多1500毫克,持續4~36周。結果發現姜黃素改善了這些關節炎患者的炎癥嚴重程度和疼痛水平,并且較為安全。

還有研究提到,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每天服用姜黃素250~1500毫克,持續8~12周,可以改善功能失調的免疫細胞(包括TH1、TH17、Treg和B細胞),減輕疾病的臨床癥狀。

3.緩解其他炎癥

有研究發現姜黃素能顯著緩解骨關節炎、炎癥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臨床癥狀。

4.改善血脂

干預研究發現姜黃素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濃度、顯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水平,有利于血脂健康。

5.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

有研究納入了16項試驗(只有1項是在泰國進行的,其余都是在伊朗進行),共涉及1028名受試者的薈萃分析結果表明,根據肝臟超聲檢查結果,姜黃素改善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嚴重程度,并提高了肝臟脂肪變性的消退,還降低了血清肝酶,同時也降低了總膽固醇和BMI。研究者認為,推廣姜黃素作為NAFLD患者的輔助治療可能是合理的。

不過,該項研究的結果可能不適用于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肝。

6.改善記憶力

發表在《美國老年精神病學雜志》的一項小樣本研究,分析了姜黃素對非癡呆成人的記憶、腦淀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的影響,共涉及40名年齡在51~84歲的受試者,隨機分配到受試組和安慰劑組,受試組采用每天180mg姜黃素進行干預,共持續18個月。

結果顯示,服用姜黃素的人其記憶力和注意力有明顯改善,大腦PET掃描結果顯示,受試組大腦杏仁核、下丘腦(控制記憶、情緒功能的主要區域)中的淀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累積明顯少于對照組。

如何正確攝入姜黃素呢?

看到這里,我們已經了解到姜黃素對人體的潛在好處,應該不少人已經蠢蠢欲動想平時補充點姜黃素了吧!不過,姜黃素怎么攝入?最多吃多少呢?

目前認為,姜黃素還是挺安全的,在人群短期干預實驗中沒有發現副作用,暫時沒有可耐受最高攝入量。

近年來的人群研究發現,攝入姜黃素1000毫克/天還具有抗氧化功能,這相當于約30克姜黃,不過正常情況下我們不會直接去吃姜黃,一般最常見的途徑有以下兩種:

1.咖喱粉和姜黃粉

飲食中攝入姜黃素的最主要途徑就是咖喱粉和姜黃粉了。有數據顯示,咖喱粉中姜黃素的含量為50~580毫克/100克,姜黃粉中姜黃素含量平均為1.51%。這就意味著,理論上你得吃至少200克咖喱粉或近70克姜黃粉才能攝入1000毫克/天的姜黃素,這可不太現實。

另外,由于姜黃素具有疏水性,因此生物利用度較低,需要搭配脂類食物或胡椒堿可提高吸收利用率。所以,對于姜黃粉、咖喱粉就別抱太大“保健”期望了,當做普通調味品即可。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2.姜黃素補充劑

姜黃素補充劑的生物利用率較高,并且還會標注具體含量,可以作為補充姜黃素的有效渠道。但有些人可能會出現輕微的副作用,例如胃部不適、惡心、頭暈或腹瀉等。還有一些人群需要謹慎服用:

①孕期、哺乳期女性:對于正處于懷孕期間的女性,姜黃少量用作食物中的香料是可以的。但在懷孕期間使用大量姜黃或者服用姜黃素補充劑可能是不安全的,因為姜黃素可能會導致月經來潮或刺激子宮。對于哺乳期女性,也最好避免食用。

②膽囊疾病患者:姜黃素會使膽囊問題惡化,有膽管阻塞、膽管炎的人應避免食用。

③有出血問題的人群:服用姜黃可能會減緩血液凝固,增加出血性疾病患者瘀傷和出血的風險。

④需要手術的人:可能會導致手術期間和手術后的額外出血,在預定手術前至少2周停止使用姜黃素補充劑和姜黃。

⑤患有某些肝臟疾病的人:患有肝臟腫脹、肝炎的人,應避免食用。

⑥正在服藥人群:姜黃素可能會與一些藥物發生相互作用,比如華法林、癌癥藥物、氨氯地平、他莫昔芬等,服用前最好咨詢醫生。

⑦對姜過敏的人群也應當謹慎服用。

總結:

在諸多研究中,姜黃素的確具有很多健康益處,也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但通過飲食攝入的量不高,且生物利用率較低。

所以,日常攝入姜黃粉、咖喱粉等就別太指望獲得什么保健效果了,用來調味倒是很不錯的。如果要服用姜黃素補充劑,建議看好說明書并根據自身情況咨詢醫生。

參考文獻

[1]宋玉丹,王書林,余弦.犍為姜黃規范化種植規程(SOP)[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8(1):41-4348

[2]郭俊霞,吳萍,王曉宇,張松林,李青苗,楊成明,黎青,林熠鋒.姜黃種質資源地下部性狀遺傳多樣性分析與綜合評價[J].種子,2023,42(10):23-31

[3]張婧.基于姜黃素天然染料為母體的結構改性、復配與應用[D].東華大學,2014.

[4]王雪梅,祁成龍.天然染料姜黃應用于幾種常見纖維染色的研究[J].染整技術,2013,35(04):24-27.

[5]李磊.功能性香辛料的最新研究進展[J].中國調味品,2012,37(4):5-913

[6]哈洛德·馬基[美]著.蔡承志譯.食物與廚藝.蔬·果·香料·谷物.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13.8

[7]靳紫翔,王明軒,尹暉杰,李海濤,方彭華.姜黃素防治2型糖尿病臨床應用及機制研究進展[J].光明中醫,2023,38(20):4066-4068

[8]ZengL,YangT,YangK,YuG,LiJ,XiangW,ChenH.EfficacyandSafetyofCurcuminandCurcumalongaExtractintheTreatmentofArthriti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FrontImmunol.2022Jul22;13:891822.doi:10.3389/fimmu.2022.891822.PMID:35935936;PMCID:PMC9353077.

[9]MohammadianHaftcheshmehS,KhosrojerdiA,AliabadiA,LotfiS,MohammadiA,Momtazi-BorojeniAA.Immunomodulatoryeffectsofcurcumininrheumatoidarthritis:evidencefrommolecularmechanismstoclinicaloutcomes.RevPhysiolBiochemPharmacol(2021)179:1–29.doi:10.1007/112_2020_54

[10]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23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2023.8

[11]Ngu,MHetal.“Curcuminasadjuvanttreatmentinpatientswithnon-alcoholicfattyliver(NAFLD)disease: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Complementarytherapiesinmedicinevol.68(2022):102843.doi:10.1016/j.ctim.2022.102843

[12]Small,GaryWetal.“MemoryandBrainAmyloidandTauEffectsofaBioavailableFormofCurcumininNon-DementedAdults:A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18-MonthTrial.”TheAmericanjournalofgeriatricpsychiatry:officialjournaloftheAmericanAssociationforGeriatricPsychiatryvol.26,3(2018):266-277.doi:10.1016/j.jagp.2017.10.010

[13]https://www.webmd.com/vitamins/ai/ingredientmono-662/turmeric/

本文為科普中國-星空計劃作品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薛慶鑫 注冊營養師

審核丨阮光峰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