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 (Momordica charantia)原產印度尼西亞的外來物種。宋元時期傳入中國,已歸化。可食,可作圍籬觀賞。以瓜、根、藤及葉入藥。清暑滌熱、解毒、明目。
花黃皮癩瓜,丑陋掛籬笆。
不羨晚霞晚,東風霜露華。
名 稱:苦瓜
拉 丁 名:Momordica charantia
分類地位:葫蘆科 Cucurbitaceae苦瓜屬 Momordica
別 名:涼瓜、癩葡萄、涼瓜、癩瓜、錦荔枝、金鈴子、角狀苦瓜、紅姑娘、紅羊、苦瓜藤、苦瓜葉、麻環、菩達、錦荔子、苦瓜七、balsampear。
異 名:Momordica sinensis、Momordica chinensis、Sicyos fauriei、Momordica indica、Cucumis argyi、Momordica charantia var. abbreviata、Cucumis intermedius、Momordica charantia f. abbreviata 、Momordica charantia subsp. abbreviata 、Momordica charantia var. muricata 、Momordica elegans.
識別特征:
1、多分枝攀援狀柔弱草本,被柔毛,卷須纖細不分歧,長可達20厘米。
2、葉柄細,葉片近圓形,脈上密被柔毛,5-7深裂,裂片長圓形,邊緣具粗齒或小裂片,基部彎缺半圓形,葉脈掌狀。
3、雌雄同株,雄花單生葉腋,苞片綠色,橢圓形,花萼裂片近披針形,被白毛,急尖,花冠黃色,裂片橢圓形;雌花單生,子房密生瘤狀突起,膨大柱頭3枚,2裂。果實紡錘形或圓柱形,多瘤皺,長可達20厘米,有綠色、白色、橙黃色多種顏色,3瓣裂,內含種子多數,種子長圓形,灰白色,具紅色假種皮,兩端各具3小齒,兩面具凹陷刻紋,長約15毫米,寬約10毫米,厚約2毫米,側緣黑褐色,具淺色小瘤突,種仁乳白色,長圓形,基部圓,先端具小尖突,近三角形。
國內分布:國內常見普遍栽培。宋元時期傳入中國,已歸化。拍攝于山東省威海市栽培。
國外分布:原產印度尼西亞。廣泛栽培于世界熱帶到溫帶地區。
物 候 期:花、果期5-10月。
經濟價值:苦瓜 (Momordica charantia)味甘苦,可作蔬菜,也可糖漬;成熟果肉和假種皮也可食用,種子可作瓜子食用,種仁味香。苦瓜藤攀援于圍墻或籬笆,藤蔓碧綠,小花金黃,具較好的觀賞價值。
藥用價值:
以瓜、根、藤及葉入藥。苦,涼。入心、脾、肺經。清暑滌熱、解毒、明目。用于中暑發熱、消渴、赤眼疼痛、痢疾、牙痛、腸炎、痢疾、便血,外用治痱子、疔瘡癤腫。
編輯:Pierre
來源: 物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