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李彩虹、烏魯木齊市第一人民醫院、主管技師(營養)、中國營養學會會員、新疆營養學會青年委員會秘書
審核:陳培培,新疆營養學會常務理事、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營養師、新疆青少年科普教育專家
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助力新疆鄉村振興!在2023-2024年“科技之冬”活動期間,新疆營養學會開展“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科普宣教進萬家活動”,特推出針對“一老一小”特殊人群的系列科普作品,加快構建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體系,讓老有所養,小有所育,為提升我區公民科學素質貢獻力量。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何讓高齡老人吃得好吃得健康?想必是許多家庭面臨的共同問題。隨著老齡化的進程,全國高齡老人逐漸增多。高齡老人,特指年齡在80歲以上的老人,此時他們的身體各系統功能顯著衰退,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明顯下降,常常面臨進食受限、味覺、嗅覺以及消化吸收能力降低的問題,導致營養攝入不足。
●高齡老人營養攝入不足的風險有哪些?
風險: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容易疲勞、****消瘦,****增加患病、虛弱和失能等。
有學者對影響高齡老人營養狀況的因素分析后發現,獨居高齡老人營養不良風險率是非獨居高齡老人的1.526倍;每日吃飯次數1或2次的高齡老人營養不良風險率是每天吃飯次數3次及以上高齡老人的3.567倍;每天不吃早餐或偶爾吃早餐的高齡老人的營養不良風險率是每天吃早餐的高齡老人的2.123倍;每年飲食花費在1000元以下的高齡老人營養不良風險率是3000元以上高齡老人的2.463倍。
●高齡老人牙口不好,只能喝粥****嗎?
當然不能,長此以往就會增加上面提到的風險可能性。
為滿足高齡老人的營養需求,《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高齡老人:
1.三餐應吃得健康。
早餐包括1個雞蛋、1杯奶、1-2種主食,如肉末粥、魚片粥、蛋花粥或肉包、餛飩等。中餐和晚餐各有1-2種主食、1-2種葷菜、1-2種蔬菜、1種豆制品;各種畜禽肉、魚蝦肉選1種或2種換著吃,也可與蔬菜、豆制品搭配,如肉末燒豆腐等,避免單調重復。
2.少量多餐有助于保證充足的食物攝入。
正餐攝入不足的高齡、衰弱老年人應少量多餐,進餐次數采用三餐兩點制或三餐三點制(意思是除了一日三次正餐外,還可以在兩餐中間加餐2-3次,達到少量多餐的原則)。每次正餐占全天總能量的20%-25%,每次加餐的能量占5%-10%。加餐食物與正餐相互彌補,中餐、晚餐的副食盡量不重樣。
3.規律進餐對老年人有益。
由于新疆作息時間較內地晚兩小時,所以如果在新疆,建議早餐8:30—10:30,午餐13:30—14:30,晚餐19:30—21:00,如果在內地,可以在此基礎上向前推兩小時即可。睡前一小時內不建議用餐,以免影響睡眠。避免過飽或過饑,不宜暴飲暴食。
4.選擇適當加工方法,使食物細軟易消化**。**
高齡與衰弱,是歲月贈予的標簽,也是飲食選擇的警鐘。對于這些老年人,食物不僅是營養的來源,更是生活的滋味。食物的加工方法直接影響到高齡老人的食欲和營養攝入。過于粗糙、生硬、大塊、油膩的食物,可能會讓他們咀嚼困難,消化不適。因此,質地松軟、易于消化的食品成為首選,以下是一些建議:
?面食烹調時間長一些,保證柔軟,如軟米飯、爛面條、饅頭、包子、面包、各種糕點等。
?食物切小切碎,如蔬菜可切成小丁、刨成絲或者制成餡,包成葷素搭配的包子、餃子、餡餅等。
?肉類食物制成肉絲、肉片、肉糜、肉丸;魚蝦類做成魚片、魚丸、魚羹、蝦仁等,使食物容易咀嚼和消化。
?豆類制品有豆腐、豆漿、豆腐干等,如紅(綠)豆煮軟,制成豆沙餡,或與面粉摻和,做成點心、面條和各種風味小吃;豆類煲湯,有助于軟化豆類膳食纖維。
?堅果類堅硬食物碾碎成粉末或細小顆粒食用,如芝麻粉、核桃粉、玉米粉等。粗雜糧如糙米、蕎麥、燕麥、薏米等,可加水浸泡2-3小時后再蒸煮。
?可盡量選擇質地軟糯的水果:如香蕉、獼猴桃、火龍果、柑橘、芒果、葡萄等切成小塊食用,質地較硬的水果或蔬菜可粉碎、榨汁,但一定要現吃現榨,將果肉和汁一起飲用,還可將水果切成小塊煮軟食用。
?多采用燉、煮、蒸、燴、燜、燒等烹調方法,應盡量不吃油炸、燒烤、質硬的食品(如烤魚片、蠶豆、炸臭豆腐、熏魚等),選擇少吃帶刺、帶骨的食物。
5.多種方式鼓勵進食,保證充足食物攝入**。**
鼓勵老年人參與家庭進食活動,提高食欲和進食量。對于空巢和獨居老年人,強調營造良好的社會交往氛圍,**集體進餐有助于改善心理狀態。**陪護人員應輔助不能自已進食的老年人進餐,注意觀察進食狀況和用餐安全。老年人一般喜歡吃熱的食物,餐食要保證溫度,選用保溫性能良好的餐具。
6.注重口腔健康,維護咀嚼功能**。**
為維護口腔和牙齒健康,養成飯后刷牙漱口的好習慣,及時清除口腔中的污垢和食物殘渣,減少口腔細菌繁殖。定期檢查口腔,及時修補齲齒或病牙,缺失牙齒應及時進行專業修復。盡力維持牙齒良好的咀嚼功能,有助于保證進食量。
●吞咽障礙的高齡老人****能吃點什么食品?
吞咽障礙是指下頜、雙唇、舌、軟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結構或功能受損,導致食物無法安全有效地輸送至胃內的臨床現象。吞咽障礙的常見并發癥包括誤吸、肺炎、營養不良、脫水,以及由此引發的心理健康和社會交往障礙,這些都會加大患者的病死率和不良預后。
針對老年人吞咽障礙的問題,需調整食物質地。流體食品應具備適當的黏度,固態食品應不易松散,密度均勻且順滑,以降低進食過程中嗆咳和誤吸的風險。在制作吞咽障礙食品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硬的變軟,將較硬的食品攪拌粉碎,使其易于咀嚼和吞咽;
2.稀的增稠,在液體如水、飲料、果汁、牛奶中加入增稠劑,提高食物的黏稠度,降低其在咽部和食管中的流動速度;
3.避免異相夾雜,不要將固體和液體一同食用,以及容易產生液固分離的食物;
4.保證食物均質、順滑。
食物性狀的選擇應依據吞咽功能評估結果,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食物并進行合理配制。
●高齡老人補點什么營養品好?
1.什么情況需要補?
當一周內飯量比正常量減少了50%以上時,便存在營養風險,需及時進行營養干預。
當膳食攝入未能達到目標量的80%的情況時,應進行特醫食品干預。
2.補充的前提是什么?
應前往醫院在專業營養師的指導下,適時合理地補充,切不可盲目。機體對礦物質、維生素的需求量有一定的范圍,補充劑量應依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既不能劑量過低,無法滿足需求量要求,也不能過量攝入,以免對機體產生毒副作用。
3.適合高齡老人的營養品有哪些?
改善營養狀況并提高生活質量的營養品有特醫食品、強化食品或營養素補充劑。
常見的特醫食品有標準整蛋白配方、氨基酸和短肽類的、高能量密度配方、不含乳糖的、添加膳食纖維等類型。特醫食品通常采用口服營養補充(ONS)的方式,使用量為400kcal-600kcal/d,含蛋白質15g-30g,分2-3次服用,連續使用至少4周。ONS應在兩餐間使用,以達到營養補充的目的,同時不影響正餐進食。對于不能攝入普通食物的老年人,建議采用啜飲(50-100ml/h)的方式,以改善營養狀況,維護身體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常見的強化食品包括強化鈣、鐵、鋅、碘、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C等營養素的餅干、麥片、牛奶、果汁、食用鹽等。營養素補充劑具有預防相應營養素缺乏的作用,對于已經出現營養素缺乏臨床表現的老年人,營養素補充是最快速有效的干預措施。
牢記,一定要在專業營養師的指導下,選擇適宜的個體化營養品。
●高齡老人還需要堅持運動嗎?
需要注意的是,高齡老人也有適合自己的運動哦。
高齡和衰弱的老年人應堅持參與身體和益智活動,以促進身心健康,延緩身體功能的衰退。高齡老年人身體活動原則:
?少坐多動,動則有益;坐立優于臥床,行走優于靜坐。
?建議每周活動時間不少于150分鐘,形式因人而異。
?活動量和時間緩慢增加,做好熱身和活動后的恢復。活動過程中要注意安全。
?強調平衡訓練、需氧和抗阻活動有機結合。高齡老年人可先進行平衡訓練和抗阻活動。
?臥床老年人以抗阻活動為主,防止和減少肌肉萎縮。
?堅持腦力活動,如閱讀、下棋、彈琴、玩游戲等,延緩認知功能衰退。高齡老年人一周活動舉例見下表。
警惕健康狀況惡化的重要信號**--**體重丟失。
體重丟失是營養不良和健康狀況惡化的重要信號,可能增加患病、衰弱和失能的風險。因此,老年人應定期監測體重,對于體重過輕或近期體重明顯下降的情況,應及時到醫院進行醫學營養評估。
老年人應經常監測體重,最好保持BMI在20-26.9kg/m2范圍內。建議每個家庭都應該配置體重秤,并將體重秤放在平整且不會晃動的地方,早上起床排尿、排便后穿著最少的內衣進行稱量,一個月最少稱重2次,并記錄體重,以便比較。
無法測量體重時,可以通過間接方法來估計,比如是否感覺衣服褲子比以往寬松了、身體瘦了、腿細了等。
粥并非80歲以上高齡老人的唯一食物選擇,遵循膳食指南才能確保健康。高齡老人應選擇能量和營養密度高、種類豐富的食物,如魚、畜禽肉、蛋類、奶制品以及大豆類等,這些食物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生物利用率。同時,搭配適量的蔬菜和水果,確保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做到合理膳食,食物多樣,減少不必要的食物限制。合理烹制,美味細軟、易于咀嚼吞咽和消化吸收。
為高齡老人提供科學、健康、美味的飲食,是尊重和關心他們的具體體現,也是維護他們身體健康的重要方式。我們應當密切關注他們的飲食狀況,及時發現并解決可能存在的問題,以確保他們能夠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參考文獻:
[1]孫大發.山東省某農村高齡老人生活及膳食營養狀況調查分析[D].青島大學,2021.
[2]鞠愛鵬.中國高齡老人虛弱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D].吉林大學,2023.
[3]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2.
來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