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科技館“雙進”服務“雙減”館校結合活動在屏東中學舉辦,為2023年“館校結合”系列活動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受“福建科普大講壇”的邀請為師生們帶來講座《人生與“稻”路》。謝院士與師生們面對面講述自己的“稻”路人生,分享自己在科學研究上的心得體會。講座結束后,現場秒變“追星”現場,同學們爭先與謝華安院士合影。
科技館輔導員帶去了豐富有趣的科學教育活動項目,在校園里組織開展科技運動會,氣火箭比賽、風力小車比賽項目激發了同學們的熱情,在設計、制作與比拼的過程中,他們獲得的不僅是獎品,更是寶貴的使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經驗。
拿手好戲科學表演自然不能缺席。輔導員帶來了節目《驚奇實驗室》,將經典實驗與創新實驗有機結合,更好地展現了科學現象。空氣炮、液氮大炮與干冰變色等生動有趣的實驗帶領同學們走近科學,場面熱烈。
在教育“雙減”背景下,“館校結合”項目一直是福建省科技館的一項重點工作。2023年,是“館校結合”活動碩果累累的一年,全年省科技館共組織開展館校結合活動125場,參與學生達6.6萬人。在此基礎上省科技館也探索實踐了一系列“館校結合”的新形式新做法。
一是印發了《福建省科技館“館校結合基地校”認定與管理辦法(試行)》,在館校結合基地校認定方面進行了規范化與標準化,創新性地將基地校的認定范圍由福州市拓寬到全省,推動優質科普資源充分下沉,引領帶動全省科技館館校結合工作共同發展,促進全省科技館體系館校合作能級提升。今年新簽約了15家館校結合基地校,其中就有7家省內特色基地校。
二是舉辦了“科學家來啦”八閩行活動,聯合了市縣科技館,邀請國內知名科普專家以及來自臺灣的科普團隊,共同組成“科普小分隊”,開展巡回進校園活動。活動重點關注基層鄉村、海島學校,以期讓更多偏遠地區青少年接觸優質科普資源,助力鄉村振興。2023年4月,科普小分隊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走進31所中小學校開展活動,惠及師生約3.3萬人。
三是推出“科普菜單”,更方便學校來“點菜”。“科普菜單”內容豐富,包括科學表演、科學課、科普講座、小型科普展覽、科學闖關游戲、科普短視頻等。基于科普菜單,“館校結合”工作以學校需求為導向,提供更加多元化、精準化的科普服務,促進學校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
四是與高校簽署“館校合作共建協議”,建立實踐教學基地,組織高校科技志愿者隊伍。利用高校雄厚的師資和大學生力量、完善的專業體系,與省科技館豐富的展館建設、展教活動經驗實現互利互補,拓展深層次、寬領域、多方位的交流合作,創新資源共享、人才共育、平臺共建的“雙贏”模式,攜手為“雙減”賦能。
新的一年,福建省科技館將繼續堅持“資源共享、精準對接、優質服務”的工作思路,進一步拓展館校結合工作的深度和廣度,力求讓科技館真正成為中小學生的校外第二課堂,為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貢獻科技館力量。
來源: 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