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期,光明網科普頻道聯合“達醫曉護”醫學傳播智庫推出“冬季呼吸道疾病系列科普解讀”專題,邀請醫學專家圍繞呼吸道疾病的成因、傳播途徑、預防措施以及治療方法等進行科普解讀,敬請關注。
文章作者: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 張新琳
科學審核: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 沈健
每年冬季是多種呼吸道疾病交替或共同流行的時期。近日,乙流的熱度已超過了甲流和支原體,頻頻登上熱搜榜。許多家長會有疑問,“孩子甲流剛好,還會再得乙流?”“乙流和甲流有什么區別,治療藥物是否相同?”別急,帶著這些疑問看看這篇文章吧。
什么是“乙流”?
乙型流感(簡稱乙流),是由乙(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可分為甲(A)、乙(B)、丙(C)三型,乙流為其中一種分型。
國家流感中心1月4日發布的最新一期《流感監測周報》(2023年12月25日-12月31日)顯示,此前占據傳播優勢的甲流H3N2毒株比例大幅下降,但乙流毒株占比出現了大幅上升,南方的乙型流感占比為26.4%,北方的監測數據則高達47.3%。同樣,近期我院兒科發熱門診,乙流患兒數量較前幾周增加。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流感中心
甲流已愈,還會再得乙流?
家長們關心最多的問題,是小朋友甲流痊愈后,還會再感染乙流嗎?答案是會的,乙流和甲流是流感的兩種不同亞型,不具備交叉免疫機制。一般來說,一年內感染同一亞型流感病毒的可能性較小,但甲型流感病毒很容易變異,乙型流感有Victoria和 Yamagata兩系,即便小朋友已經感染過甲流或乙流,如果體質相對較弱,班級或家庭患流感人員較多,那么依舊有可能再次感染另一種亞型的流感病毒,重疊感染的可能性存在。
這也提醒我們,如果小朋友出現了類似流感的癥狀,千萬不能大意,應及時就診、盡早檢測流感。
乙流有什么典型癥狀?
乙流的潛伏期多為1~4天,其特點是起病急、變化快,畏寒、發熱,體溫在幾個小時至24小時內可能就會迅速升高,達到39℃~40℃,甚至更高。還伴有其他癥狀,比如頭痛頭暈,全身酸痛,乏力,食欲減退。呼吸道癥狀較輕,但是會有,比如咽痛、干咳等。
乙流和甲流的區別有哪些?
乙流和甲流具有較為相似的傳染性,從傳播范圍來看,甲型流感可感染人、哺乳動物和鳥,且抗原變異頻繁,傳染性強,更易引起大的流行,乙型流感只感染人類,流行性相對小一點。二者在癥狀上都存在“高熱、肌肉酸痛、頭痛、全身乏力”的相似之處,乙流還會伴有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表現,在兒童和青少年人群這些胃腸道表現更常見。當然,配合檢測更易區分二者。
乙流如何治療?
在確診乙流后,應盡早給予抗流感病毒藥物,發病后48小時是流感的治療黃金期。若患兒持續高熱不退,或抵抗力較差,或未能及時檢測出流感,即使超過了48小時也可以考慮使用,仍舊獲益。
目前首選有效藥物:奧司他韋,需根據小朋友的年齡和體重,選擇合適的劑型、正確的劑量,推薦服用5天為一個療程,可有效抑制和阻斷流感病毒的復制。注意用藥安全,建議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另外,新型抗流感藥物——瑪巴洛沙韋(商品名:速福達),逐漸走進大家視野。乙流患兒嘔吐、腹痛、腹瀉癥狀更明顯,相較于奧司他韋,速福達胃腸道刺激小,服用次數少,服用天數少,受到家長朋友們的青睞。但也要提醒家長朋友們,速福達并非“神藥”,同樣存在副反應,應在醫生指導下,謹慎選擇使用。
假期來臨,小朋友如何預防乙流?
考試周結束后,即將迎來小朋友期盼已久的寒假和春節,乙流會隨之消失不見嗎?假期中小朋友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科學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商場、客運站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小朋友們注意科學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例如勤洗手、及時進行手消毒、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上臂或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后洗手,盡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
出現流感樣癥狀應當注意休息,居家隔離進行健康觀察,不帶病上課,不帶病游玩。家庭成員之間,也應注意防護,做好室內通風和物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假期出行前,寶爸寶媽們不要忘記攜帶一些基本的藥品和急救用品,包括常用的退熱藥、感冒藥、咳嗽藥、止瀉藥等,防止一些緊急情況的發生。
希望小朋友們順利度過考試周,開心迎接美好的假期!
來源: 光明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