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期,光明網科普頻道聯合“達醫曉護”醫學傳播智庫推出“冬季呼吸道疾病系列科普解讀”專題,邀請醫學專家圍繞呼吸道疾病的成因、傳播途徑、預防措施以及治療方法等進行科普解讀,敬請關注。

文章作者:上海市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 戴云 蘇奕亮

科學審核: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 沈健

今年冬春季,各種病毒也進入了活躍期,尤其是流感病毒。對于孕媽媽來說,難免有些擔憂恐慌,孕期尤其是孕早期病毒感染容易導致胎兒畸形,所以孕婦預防流感等呼吸道病毒感染是非常重要的,關系到下一代的健康。

如何預防和治療流感成為她們關注的焦點,近日,由婦產科專家和呼吸科專家共同發聲,澄清孕期流感防治的迷思,提供科學建議,讓孕媽媽們安心度過這個冬天。

誤區一:孕婦不能接種流感疫苗。

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中國流感疫苗接種技術指南》(2018-2019)中明確指出,孕婦是可以接種流感疫苗的,并且有必要、應該接種!不僅可以保護孕婦本人,還可以保護胎兒免受流感病毒的侵害。必須強調的是,孕婦接種流感疫苗后不會對妊娠結局及胎兒造成危害;疫苗既可以保護孕婦,也可以通過胎傳抗體保護其新生兒免于罹患流感。

誤區二:孕婦不能服用抗流感藥物

這個說法也是不正確的。孕婦是流感高危人群,容易并發重癥肺炎;流感不僅對孕婦本身造成危害,而且對妊娠結局產生不利影響,早產和胎兒死亡風險都有顯著上升。多項研究表明,妊娠感染流感產生嚴重的不利結局與流感癥狀出現后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的延誤的天數之間有很大的相關性,因此,妊娠婦女一旦感染流感,應盡早使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當孕婦得了感冒后,應該盡快尋求醫生的幫助,需要區分普通感冒還是流感,并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經過研究和臨床試驗顯示,一些抗流感藥物對孕婦是安全的。

誤區三:孕產婦得了流感,最好使用傳統或非處方感冒藥比較安全

這個說法是不完全正確的。無論中藥還是西藥,其實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以及藥物的互相影響。即使更愿意采用中醫治療,也應當在醫生的辨證論治下,對癥使用傳統藥物,否則容易南轅北轍。而且一些非處方感冒藥物中可能有對孕婦和胎兒有害的成分,還有一些感冒藥也可能與抗流感藥物相互作用,會影響療效。

誤區四:孕產婦應該避免接觸任何生病的人,以防止流感

確實避免接觸生病的人是一個理想化的建議,但孕產婦不應該為此過度恐慌。在正常的生活中,很難完全避免接觸生病的人,也不需要因此就不出門在家閉關。正常的活動、適當的運動和正常的社交對孕產婦身心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孕產婦出門可以采取一些基本的預防措施,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場所等,都以降低感染風險。

針對這些誤區,專家們給出了科學建議。首先,每年適時接種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已經在世界范圍應用超過60年了。每年10月左右是新一年度流感疫苗上市的時間,及時接種,盡早獲得抗體保護是最明智的選擇。備孕的家庭建議所有成員都接種疫苗。如果已經懷孕的孕婦也是可以接種的。其次,如果孕婦得了流感要盡可能早就醫、早診斷、早治療。一旦明確診斷,建議盡早用經過臨床研究安全的抗流感病毒藥物,以盡快阻斷病毒復制,減少對母嬰的損害。此外,產婦得了流感應該與嬰兒暫時隔離,但可以而且應該保持母乳喂養。

如果哺乳媽媽疑似或確診了流感,就應與新生兒暫時隔離,以降低新生兒感染的風險。在隔離期間,仍然可以通過人工吸乳的方式,將母乳喂哺給寶寶。

當達到以下幾個標準時,就可以解除母嬰隔離:流感產婦服用抗病毒藥物48 h后;不使用退熱藥物,24 h無發熱;無咳嗽、咳痰。在隔離期間,不建議直接喂哺母乳。流感產婦服用抗病毒藥物后檢測轉陰再解除隔離。

最后提醒廣大孕媽媽們切勿聽信各種流言蜚語或者因擔心害怕而閉門不出、一病不起、過度用藥甚至濫用藥物或者非處方的藥品來“自療”。出現發熱或者其他不適癥狀時一定要及時就醫并告知醫生自己是孕婦身份以獲得最恰當的治療。通過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和醫生的指導幫助孕媽媽們度過一個健康安心的孕期冬天。

來源: 光明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