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小的秤
居然站上去就能測出小伙伴的體脂
還有很多其他的功能
到底準不準?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體重秤早已不是簡單地“測體重”了。很多秤不僅能測出體重,還能測出“體脂”“身體水分”“肌肉量”等各種數據。
就光腳往上那么一站,一小會兒后手機上就會被傳輸來一長串不同指標數據,簡直讓小伙伴們大呼“神奇”。也有不少小伙伴納悶了,這些數據靠譜嗎?到底是“黑科技”還是“智商稅”?
那么我們今天就來研究一下:體脂到底是什么?體重秤測量體脂靠譜嗎?如何選購帶有體脂功能的體重秤?
01 趣談體脂是何物
體脂,實質上就是指我們人體中的脂肪。
目前,市面上大量可見的家用型體重秤都具備一定的測量體脂的功能,它們主要檢測的則是人體的體脂率(簡稱BFR)。
這種情況直接使人們提出“衡量一個人是否過重或過輕,不能僅僅簡單地依靠體重數據,更需要關注體脂率”等觀點。
不可否認,體脂率已然成為當前社會判斷個體身形是否勻稱的關鍵指標之一。
體脂率也被稱為體脂百分比,它代表人體內脂肪含量占總人體質量的比例。
眾所周知,若體脂率過高會引發肥胖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還可能增加心血管系統疾病、高血壓和癌癥的患病風險。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努力保持自身的體脂率相對健康及穩定。
同時,許多健身達人熱衷于追求高肌肉量及低體脂率,甚至存在誤解,過分追求低體脂率,使得他們誤以為體脂率越低,健康狀況便更加理想,身材線條亦更為突出。
然而,我們應當認識到,體內脂肪并非都是有害的物質。
首先,脂肪能夠儲存和供應能量給身體使用,降低對蛋白質的損耗。
其次,皮膚下方的脂肪具有一定的保溫效果,而體內脂肪也能為器官提供保護和支撐,確保器官的正常運作。
最后,脂肪也是構成細胞維持正常形態和功能的關鍵元素。
盲目地追逐低體脂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人體發生荷爾蒙分泌失調、免疫力下降等癥狀,甚至可能導致器官功能衰退,嚴重時還有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等較為嚴重的后果。
02 別太迷信,認真你就輸了!
針對體脂率的專業測量技術在醫學領域中相對較為復雜。
其所涉及的衡量方式包括公式計算法、皮膚褶皺厚度法、生物電阻抗法、雙能X射線吸收法,以及水下稱重法等等眾多標準。
然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家用體重秤在衡量體脂率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都采用了生物電阻抗法這種手段。
其基本原理是當微弱電流穿過人體,通過對電流傳輸便捷度進行計算來推斷人體內脂肪比例。
盡管這類方法簡便快捷且耗時較少,但測量過程中的精準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
首先,由于家用體重秤上接觸電極片的區域范圍較為局限,因此所得出的體脂率數值可能無法完全反映實際狀況;
其次,日常飲食、喝水與沐浴等行為等因素均有可能對體脂率的測量產生干擾效應,甚至連站立姿態也會對此產生一定影響;
最后,家用體重秤測量體脂率時主要依靠軟件運用相關大數據進行參考判斷,因而用戶修改個人身高、年齡、性別等信息就可能導致結果出現偏差。所以說,用家用體重秤測量體脂的功能在家里作為自身對照還是有一定用處的,但是若想得到精確的結果,建議小伙伴們前往醫院進行詳細檢測。
03 帶有體脂功能的體重秤選購小技巧
1、大,要大得
建議小伙伴們在限購這類體重秤時盡可能選擇搭載大面積金屬片的型號,之所以強調這個特點,全因測量體脂水平的重要依據是金屬片與身體的接觸面積大小。
因此從理論角度看,接觸面越大,測量結果將越為精準。
再者,為了達到更高的精確度,建議選擇配備多枚金屬片的設備,比如高端產品一般配有手柄,手柄表面同樣覆蓋了金屬片。
2、最好選擇算法模型是基于國人的
因為不同地區的人在身體素質上有很高的差異,所以建議小伙伴們選擇一款適用于國人算法模型的秤,這樣有助于減少一定的測量誤差。
來源: 江蘇衛生保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