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51歲女士因流感導致白肺登上了熱搜。而在不久之前,一30歲男士因“流感發熱4天”才去就診,抗流感治療效果不佳,持續加重并收住ICU。

為什么得了流感會這么嚴重?年輕人硬抗流感也會有生命危險嗎?

圖源:相關微博截圖

其實還真不能小瞧了流感。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的中文翻譯會誤導大眾,讓人以為它是普通感冒(CommonCold)在流行。據WHO估計,流感在全球每年可導致300萬~500萬的重癥和29萬~65萬呼吸道疾病相關死亡。

一項全球的研究數據估算了1999~2015年33個國家的死亡率,估計每年流感相關死亡率平均值如下:

微信截圖_20240115182958.png

硬抗流感有什么風險?

臨床上把小于5歲、大于等于65歲(也有指南界限在大于50歲)、孕婦、產后2周內和有慢性基礎疾病的人群列為并發癥高危人群。健康的中青年人群流感出現并發癥風險低,但也不能因此忽視風險。

圖源:參考文獻

據統計研究,流感的并發癥主要有以下幾種:

1.肺炎

是流感最常見的并發癥,典型表現是咳嗽伴呼吸困難、呼吸急速(>24次/分)、缺氧和發熱(>3天)。肺炎類型包括:

原發流感病毒性肺炎:流感發作3~5日后仍持續存在高熱,以及有上述肺炎表現。通常很嚴重,進展可能很快,不積極干預會有生命危險,特別是有肺部或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繼發細菌性肺炎:流感癥狀有所好轉(包括熱退)后,再次出現發熱和咳膿痰。通常出現在流感數天后(7~14天),最常見,在重癥流感中約占1/3,繼發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往往危重。

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性肺炎:參考上兩者,可表現為癥狀逐步加重,也可表現為短暫好轉后加重。

2.心臟并發癥

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約占成人流感的12%,但流感性心肌炎和心包炎罕見。

3.中樞神經系統并發癥

癲癇發作多見于兒童和癲癇患者,流感相關性腦病更常見于兒童,流感導致成人腦炎、腦血管意外、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和吉蘭-巴雷綜合征,總體上不常見。

4.肌肉骨骼并發癥

重度肌炎和橫紋肌溶解(極度肌痛、無力、尿色加深)更常見于兒童。雖然肌痛是流感的突出特征,但真正的肌炎并不常見。

5.中毒性休克

在最近幾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暴發期間,既往健康的兒童和成人中出現了中毒性休克樣綜合征,多跟繼發產毒葡萄球菌感染有關。

6.合并感染

包括肺炎(其它病毒、細菌、真菌)、菌血癥、腦膜炎和曲霉菌病。對于發熱超過3~5日、退熱后再次發熱,或病程3~5天后癥狀仍持續加重的流感患者,需要警惕。

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區別?

1.普通感冒癥狀

典型的普通感冒通常表現為鼻涕、鼻塞明顯,其他常見癥狀包括咽干、癢或痛,咳嗽和不適感,成人感冒很少發熱或低熱。咳嗽較常見,往往出現在鼻塞、鼻涕癥狀之后;鼻分泌物可能清稀,也可能呈膿性(不一定是細菌感染)。

2.流感癥狀

不同人感染流感后的癥狀輕重不一。輕者癥狀跟感冒類似,重者則會有上文提到的并發癥。而典型的沒有并發癥的流感,會有以下特征:

①癥狀突然出現,回顧交叉感染史,可能會發現前1~4天曾近距離接觸過感冒或流感患者。

②突然發作的臨床表現,包括:

發熱:低熱至高熱不等,可高達40℃,通常會在第2天和第3天下降

干咳

肌痛

不適感、全身乏力

寒戰(怕冷、發抖)

咽痛

頭痛

惡心,成人一般無嘔吐、腹瀉

鼻塞、鼻涕

眼睛痛

流感全身癥狀(肌痛、頭痛、不適、無力、惡心等)帶來的不舒服感會比呼吸道癥狀(咳嗽、鼻塞、鼻涕、咽痛)更明顯;而普通感冒則是呼吸道癥狀為主。

得了流感后怎么辦?

A自我判斷

對于平素身體健康的年輕人(15~65歲),在流感季節,自己的小區、學校、辦公場所等有流感病例,突然出現發熱、咳嗽、肌痛或無力癥狀時,臨床可以疑診流感。

此時不需要流感檢測來確診。自購抗原家庭檢測也是一種選擇,但受采樣技術影響,陽性的準確率可能達不到預期的50%~70%,有需要明確診斷時,在1~2天內多次采樣有助于提高陽性的準確率。

無并發癥的流感,成人的發熱和呼吸道癥狀通常持續約3天,隨后大多會改善,完全康復可能需要10~14日(年紀大、免疫力低下恢復時間更長),部分患者的乏力癥狀會持續數周。

出現并發癥的流感,或者有脫水(口渴、疲倦、尿少黃)、心肺功能受損、精神狀態改變的情況,通常屬于重癥,應住院治療。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B疑診或確診流感時,符合以下任一情況,需要積極抗病毒治療:

①并發癥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流感,無論癥狀輕重、病程是否超過2天,都建議抗病毒治療。

②高危人群接觸者:非高危人群流感,但會接觸到高危人群(比如家里有小孩、老人等),無論癥狀輕重、病程是否超過2天,也建議抗病毒治療。

③流感持續或重癥:流感樣癥狀持續進展,超過3天,或者出現流感并發癥、重癥時。重癥或病程超過2天時建議遵循醫囑選用對應抗病毒藥物及時治療。

C不屬于以上三種情況,用藥前先權衡利弊:病程在48小時內,可以根據自身生活、工作或學習等需要,跟醫生溝通后決定是否給予抗病毒治療,因為輕癥流感可以自愈,藥物可以縮短病程,但同時有增加耐藥風險。

如果病程已經超過48小時,又不符合上面三點需要用藥的情況,不建議抗病毒治療。

參考文獻

[1]國家免疫規劃技術工作組流感疫苗工作組.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3-2024)

[2]IulianoAD,RoguskiKM,ChangHH,etal.Estimatesofglobalseasonalinfluenza-associatedrespiratorymortality:amodellingstudy.Lancet.2018;391(10127):1285.

[3]DynaMed.ClinicalPresentationofInfluenzainAdults.EBSCOInformationServices.Accessed2024年1月14日.https://www.dynamed.com/condition/clinical-presentation-of-influenza-in-adults.

[4]RaphaelDolin.Seasonalinfluenzainadults:Clinicalmanifestationsanddiagnosis.UpToDate.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sonal-influenza-in-adults-clinical-manifestations-and-diagnosis.(AccessedonNov06,2023).

[5]DanielJSexton,MicahTMcClain.Thecommoncoldinadults:Diagnosisandclinicalfeatures.UpToDate.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the-common-cold-in-adults-diagnosis-and-clinical-features.(AccessedonOct31,2023).

[6]KimonCZachary.Seasonalinfluenzainnonpregnantadults:Treatment.UpToDate.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sonal-influenza-in-nonpregnant-adults-treatment.(AccessedonDec13,2023).

本文為科普中國-星空計劃作品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范運柱 嘉會醫療主治醫師

審核丨張宇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醫學博士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