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杯防彈咖啡”的減肥理念一度炙手可熱。它最早從美國硅谷的程序員中誕生,聲稱可以提供能量但又不會長胖,還能幫助減肥,其中的一個關鍵成分就是MCT油。
作為減肥界的黑科技,MCT油以雷霆之速出圈,席卷好萊塢,火遍全世界,國內也開始盛行MCT減肥風。雖然MCT也是一種食用油,但它不能像普通油一樣用于烹飪,這就大大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圍。不過,現在就有了它的升級版本——MLCT油,它既能抑制體重增加,還能用于正常烹飪。用它來替代我們日常吃的油,控制體重也不是什么難事了。
01
MCT到MLCT:青出于藍
與我們的體脂肪積累關系最密切的營養素之一就是食物中的脂肪,而食物中的脂肪來源主要是食用油和其他食物中的脂肪,其中食用油占53%左右(總脂肪攝入量為79.9g)[1]。所以,想要控制住體脂肪,油是關鍵。
油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脂肪酸鏈有長有短,它們都會接在甘油骨架上。
甘油骨架有3個接口,根據接上去的脂肪酸的不同,最終形成的油脂也不同。
實拍圖對比:MCT、MLCT、LCT(葵花籽油)
LCT是我們最熟悉的,也是平時吃的最多的,如葵花籽油、花生油、稻米油等烹飪用油。它給我們提供必需脂肪酸,但是代謝緩慢,容易引起脂肪堆積,造成肥胖。
MCT也是一種可食用的油,不過,MCT在體內有一條獨特的代謝途徑,不需要淋巴系統,對脂肪酶的依賴性也小,可以直接通過門靜脈輸送到肝臟,然后迅速分解轉化為能量。相比之下,它的消化吸收速率是LCT的4倍,代謝速率是LCT的10倍,不會像LCT一樣儲存在人體的脂肪、肝臟、肌肉等組織中,因此不易讓人發胖。
因為這種代謝上的獨特性,MCT可作為一種功能性油脂,專門用于臨床營養治療,替代LCT治療脂代謝異常、高血脂、肥胖等。現在已逐漸出圈,成為健身減肥人士的擁躉。
既然MCT也是食用油,還能控制體重,那假如我們用它來替代家常的食用油,不就解決了現在讓人頭疼的肥胖問題,健康你我他,豈不美哉?
想法很美好,不過很遺憾,不可以。
**雖然MCT有許多健康的功能,但它亦有缺陷:它不能提供我們人體必需的脂肪酸,長期過量攝入后產生的酮體也可能在體內蓄積,對健康帶來不利影響。**想要減肥的話,可以用MCT替代一部分LCT。
另外,**MCT煙點低、容易起泡,不適合做家常烹調油使用。**應用范圍十分有限,不能完全替代我們常用的烹調油。
假如這兩者的優點能結合一下就好了,吃一種油,享受兩者的優點,同時都避免兩者的缺點,豈不美哉?
Bingo!所以這就有了MLCT。
MLCT的甘油骨架上因為同時有長鏈脂肪酸和短鏈脂肪酸,所以綜合繼承了兩者的優勢,同時克服了兩者的缺陷:既能補充人體必需脂肪酸,同時兼備快速吸收供能而又避免脂肪堆積、不易長胖的優點,煙點也提高了,起泡性也改善了,可以完全替代LCT,作為家常烹調油使用。
MCT、MLCT、LCT的煙點對比 | 參考文獻[2]
MLCT除了在營養價值方面更有優勢,其口感和穩定性上與普通食用油類似。
作為家常食用油,MLCT在滿足人們對營養價值、色澤、風味、口感、烹調性等基本需求的同時,還發揮了獨特的營養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脂肪的不利影響,是一種健康好油。
總結下來就是:
總歸都是要用油炒菜的,不如換成MLCT,肥胖的人群可以幫忙控制下體重,省心省力又容易堅持,既能享受舌尖上的美味又不擔心體脂堆積。不胖的人群也可以幫助維持正常的體重,更重要的是,這是同時造福全家人健康的好事,老少皆宜,何樂而不為呢?
02
MCT和LCT混搭,效果等于MLCT嗎?
有人可能會想到,如果LCT和MCT混合一下,是不是就可以實現兩者的優勢互補,短板抵消了么?
不是的。
單純的物理混合,不能有效解決單獨攝取LCT和MCT的根本問題。
首先,**單純的物理混合,LCT和MCT進入體內后各自代謝,仍然存在代謝速率差異問題。**LCT該多慢還是多慢,該堆積還是堆積,MCT該多快還是多快。這就好像把兔子和烏龜關在同一個籠子里,強迫它們一起跑步,這并不會改變烏龜的速度,屬于費力不討好行為。
其次,MCT煙點低、易起泡等缺點,物理混合后并不能改善,不能用于高溫的煎炒烹炸,仍然無法作為烹調油。
我們平時炒菜煎炸的油溫可升到180℃左右,MLCT的煙點普遍會高于這個溫度,所以完全可以滿足日常需求。而MCT+LCT的混合油就達不到180℃,拿來炒菜就免不了油煙四起,泡沫飛濺。
上:煙點比較。物理混合后的油煙點低于正常煎炸溫度;下:180℃煎炸時泡沫高度比較。物理混合油泡沫高度遠遠高于MLCT |參考文獻[3]
而且自己在家混合,操作過程中難免會把兩種油都暴露在空氣中,可能還會產生額外的食品安全問題。所以,混搭實在是不建議。老老實實用現成的MLCT豈不香?
參考資料:
[1]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2] 周盛敏等.中鏈脂肪酸在烹飪油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食品科技,2011,36(06):205-208+212. DOI:10.13684/j.cnki.spkj.2011.06.023.
[3] 周盛敏. 中長鏈脂肪酸結構脂的酶法合成、安全性評價及減肥功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7.
來源: 豐益糧油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