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子最早見于《神農本草經》,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的成熟果實,主產于寧夏,內蒙古、甘肅等地亦產。夏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以氣微、味甜微酸、粒大色紅、肉厚質潤、籽少甘甜者為佳,生用。

性能與功效:甘、平,歸肝、腎經,補肝腎、益精血、明目。枸杞子作為補虛藥在西北,尤其是寧夏地區使用已有二千多年的歲月了。

《神農本草經》記載:“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本草新編》指出:“明耳目、安神,而適寒暑、延壽、添精固健。”因明目、延壽、固腎等作用,用枸杞配伍而成的中成藥在民間亦深受青睞。

一、枸杞子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

枸杞含有甜菜堿、玉蜀黍黃素、酸漿紅素、枸杞多糖、胡蘿卜素、膽堿、苦杏堿醇A及β-谷甾醇、皂苷、亞油酸、桂皮酸、蜂花酸、多種酚性物質、核黃素、煙酸、維生素C、蛋白質、氨基酸、香豆精及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促進與調節免疫功能、降血脂、保肝、抗脂肪肝、降血壓、降血糖、促進造血系統功能、刺激生長、抗癌、抗衰老等作用。

二、肝腎虛虧之證:

枸杞可治之眼目昏花之癥,長于補肝腎、明目,為肝腎虧虛,眼目昏花、視力減退之常用藥。常與其它補肝腎明目藥同用,如《醫級》書中記載的多味藥物。

(1)杞菊地黃丸處方:菊花、熟地、山萸肉、枸杞子、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

功效與主治:滋腎養肝。用于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潮熱盜汗。

藥理作用及現代應用:該藥可增強免疫功能,具有抗衰老、抗炎、抗腫瘤、抗損傷及抗凝血作用。用于肝腎不足的視疲勞,證見久視后出現視物模糊、老年性白內障初期、視神經萎縮、眼脹痛干澀、干眼癥、久看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導致的眼病癥,眼部檢查有近視、遠視等屈光不正或老視;全身兼見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膝酸軟;舌質淡、苔少、脈細。

使用禁忌:實火亢盛所致的頭暈耳鳴;平素脾虛泄瀉者慎用;忌不易消化食物及食酸性及生冷食物,忌食辛辣油膩食物;感冒發熱患者不宜服用;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不良反應:偶見過敏反應,表現為四肢及全身出現瘙癢、輕度蟻咬感,并伴輕度發熱,雙手出現較多細小皰疹,略高出皮膚,呈半透明狀。

用法用量:杞菊地黃丸(濃縮丸)口服,每8丸相當于原生藥3 g,1次8丸,1日3次。杞菊地黃丸(膠囊劑)口服,每粒裝0.3 g,1次5~6粒,1日3次。杞菊地黃丸(口服液)口服,每支10 ml,1次1支,1日2次。

(2)石斛夜光丸處方:石斛、枸杞子、熟地黃、菟絲子、牛膝、菊花、蒺藜(鹽炒)、青葙子、決明子、水牛角濃縮粉、羚羊角、甘草等25味,是治眼科病癥的經典名方。石斛夜光丸首載于元·倪維德《原機啟微》卷之下附方內,成書于1370年,是一本眼科專著。

功效與主治:滋陰補腎、清肝明目,用于肝腎兩虧、陰虛火旺引起的年齡相關性白內障初期或中期,證見視物昏花、視力緩降、晶珠混濁,以及頭暈腰酸,舌紅苔少,脈細等。

藥理作用及現代應用:具有防治白內障、改善微循環、調節免疫功能、抗疲勞、提高機體適應性、抗炎、解熱、鎮痛、抑菌、解毒等作用。口服。用于肝腎陰虛證之白內障、青光眼、視神經炎等,以及肝腎陰虛證之閉經、神經性頭痛、耳鳴耳聾、更年期綜合征等。

用法用量:水蜜丸一次6 g,小蜜丸一次9 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使用禁忌:忌食辛辣之物,脾胃虛弱者慎用。

(3)含枸杞的藥材還有:明目地黃丸、復明片、琥珀還睛丸、障眼明片、增光片、石斛明目丸、明珠口服液等均含枸杞,就不一一介紹了,這些中成藥在眼科常用。眼病患者購買上述藥物時,先閱讀藥物說明書,行中醫辨癥,對癥后方可應用。

三、治療精虧血虛諸證:

枸杞入肝腎二經,善滋腎、益精、養血,為養血補精之要藥。

(1)枸杞酒:市面上枸杞酒品種多,有代表性的如寧夏紅(枸杞果酒),“每天喝一點,健康多一點”的電視臺詞,讓寧夏紅枸杞酒在國內家喻戶曉。

這里推薦自制枸杞酒:取枸杞子200 g,優質高粱白酒500 ml(最好不用曲酒),浸入瓶中,密封15天后即可飲用,也可以放適量的冰糖、白糖。此酒有補腎、養血、明目之功能,可治療肝腎虛弱、四肢酸軟、視力下降等癥,每次約10~20 ml,每日2次。不宜飲酒者勿用。

(2)二精丸:中醫方劑名,由黃精、枸杞組成,又名枸杞丸。該方出自《奇效良方》,具有助氣固精、保鎮丹田、活血駐顏等功效,臨床用于治療老年人陰虛不足、頭暈耳鳴、口干煩躁等癥。

用法用量:小蜜丸,如梧子大。每服30~50丸,空腹、食前溫酒下。

(3)枸杞丸:枸杞丸被許多古籍記載,其藥物組成藥材各不相同。這里介紹《古今錄驗方》中的枸杞丸,由枸杞子、地黃、天門冬組成,治肝腎陰虛之腰膝酸軟、遺精等癥。市面沒見銷售,可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配制和服用。

(4)左歸丸:如《景岳全書》中的左歸丸所含藥材為枸杞子、山藥、熟地、龜甲膠、鹿角膠、山萸肉、牛膝、菟絲子。

功效與主治: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用于真陰不足證,癥見眩暈耳鳴、腰酸腿軟、遺精滑泄、神疲口燥、小便淋瀝、盜汗自汗、口燥舌干、舌光少苔、脈細。

藥理作用及現代應用:有調節神經內分泌功能、改善物質代謝、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可應用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腎炎、神經衰弱、高血壓病、老年性癡呆、高血壓病,以及慢性腰肌勞損、功能性子宮出血、更年期綜合征、閉經、月經量少、不孕癥、再生障礙性貧血、耳源性眩暈、佝僂病、老年骨質疏松癥及神經官能癥等證屬腎陰不足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 g,一日2次。

使用禁忌:脾虛便溏,胃弱、痰多者慎用,忌油膩食物,感冒患者不宜服用,左歸丸過敏者禁用。服藥兩周或服藥期間癥狀無改善,或癥狀加重,或出現新的嚴重癥狀,應立即停藥并去醫院就診。

(5)杞圓膏:源于《攝生秘旨》一書,由枸杞、桂圓肉、冰糖組成的方劑,可在中醫師的指導下自制服用。

功效及主治:滋陰壯陽、養血安神、潤膚澤肌、益智駐顏。用于陰陽不足、氣血虛衰,年老久病的神疲氣短、失眠健忘、頭暈目昏、腰膝痠軟、肌膚無華、須發早白、抗衰老等癥。

四、枸杞組成的其他名方應用

(1)一貫煎:是清代名醫魏之秀所創名方,出于《柳州醫話》。該方由北沙參、麥冬、地黃當歸、枸杞子、川楝子六味藥材組成,具有滋陰疏肝的功效。主治肝腎陰虛、肝氣郁滯、胸脘脅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紅少津、脈細弱或虛弦等癥。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肋間神經痛、神經官能癥、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屬陰虛肝郁者。上述病癥可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水煎服。

使用禁忌:方中藥多甘膩,故有停痰積飲而舌苔白膩、脈沉弦者,不宜使用。

(2)含枸杞的古今方很多,如大補元煎、右歸丸、生地黃散、生精種子湯、加減駐景丸、補天大造丸、七寶美髯丹、五子衍宗等等,這些名方均有滋補作用,因文章篇幅所限,就不一一敘述了。

來源: 康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