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季的到來,多家醫院的門診患者數量急劇增長,流感、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種類型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大幅度增加,還出現了多種病原體同時感染的情況,相比與成年人來講,兒童的呼吸器官發育尚未成熟,呼吸道粘膜也比較脆弱,稍不留神就會被呼吸道疾病“找上門”,加上秋冬季節是兒童呼吸道感染的高發期,所以更應該加強防護,避免交叉感染,面對這種情況,家長需要做些什么?
什么是兒童呼吸道感染?
兒童呼吸道感染是指影響兒童呼吸系統的疾病,通常是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的。這類感染通常導致呼吸系統發炎,引起喉嚨痛、鼻塞、咳嗽和氣促等癥狀,并可能導致喉頭炎、支氣管炎和肺炎等并發癥。呼吸道感染在兒童中很常見,尤其是在幼兒園和學校等集體生活的場所。
常見癥狀有哪些?
今年兒童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偏重,發熱現象較多,且容易出現肺部炎癥反應,治療起來更加困難,常見的癥狀有:
咳嗽:可表現為干咳或有痰的咳嗽,有時咳嗽可能會持續幾周。
鼻塞和流涕:鼻塞是由于鼻腔內的黏膜發炎所導致的,可能會出現鼻粘膜充血和流涕。
喉嚨痛、聲音嘶啞:病毒感染引起的喉嚨痛通常是輕度的,而細菌感染引起的喉嚨痛癥狀可能較重。
發熱:兒童感染后,可能會出現發熱,體溫可能會高達39度到40度。
打噴嚏:打噴嚏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通過打噴嚏來清除鼻腔和上呼吸道中的病毒和細菌。
呼吸急促:嚴重的呼吸道感染可能導致兒童出現呼吸急促和氣促,此時一定要盡快就醫。
傳播途徑與預防措施
病原體傳播:兒童呼吸道感染通常是通過飛沫傳播或直接傳播。飛沫傳播就是病人在咳嗽、打噴嚏或者說話時飛沫傳播到空氣中,通過空氣傳播病毒;直接傳播是兒童接觸了帶有未滅活病毒的物品,通過皮膚和黏膜接觸導致感染。
除了流感之外,當前幾種流行的病原體暫時沒有可預防的藥物和疫苗,所以在今年這種特殊的大環境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護孩子,盡量預防呼吸道感染,以下是幾個小方法: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家長和孩子要常洗手,特別是在接觸口鼻、咳嗽或打噴嚏,以及外出回家后,使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至少持續20秒,并確保徹底清潔。
接種流感疫苗: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推薦,6個月以上的兒童都可以接種流感疫苗,由于每年的病毒不同,所以建議兒童和同居住的成人在每個流行季節之前接種疫苗。盡管流感疫苗的效果可能因流感病毒的變異而有所不同,但它仍然是目前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佩戴口罩:
盡量不前往人員密集的場所,若無法避免,家長和孩子應佩戴口罩以減少傳播的風險。此外,要減少與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近距離接觸,如果有需要接觸患者,要保持至少1米的距離。
保持良好的室內通風: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減少病原體在空氣中積聚的可能性,可以定期開窗通風或使用空氣凈化器來改善室內空氣質量。
如果兒童出現呼吸急促、發熱持續不退、咳嗽持續時間較長、或其他嚴重不適等癥狀,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就醫,通過臨床檢查來確定病因并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在就診時家長應注意以下事項:
提供詳細病史:向醫生提供孩子的詳細病史,包括癥狀的發生時間、持續時間、病情發展情況等。
遵醫囑用藥:按醫生的處方使用藥物,并嚴格按照劑量和用法使用,不要濫用抗生素。
注意病情觀察:在治療期間,家長需要密切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如果病情惡化或出現其他并發癥,及時告知醫生。
隨著季節交替,新的病原體的出現,加上年底人員流動性較大,呼吸道疾病感染的風險在逐步增加,因此,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強防范意識,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保護孩子的身體健康。(石家莊市婦幼保健院護理部 底盼盼)
來源: 健康科普宣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