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到了年底,一年一度的國家基金申請準備工作又要進入白熱化狀態了。每到這個時候,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百般滋味上心頭啊!

對于那些中標的人來說,他們會感到欣喜、激動、興奮和滿足,因為這意味著他們的研究得到了認可和支持,他們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肯定和認可,這將對他們的職業發展和學術聲譽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而對于那些未能中標的人來說,則可能會感到焦慮、壓力、失落、挫敗感、無助感等痛苦感受。同時,評審專家的意見可能會讓人感到失望和沮喪,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向成功申報邁進呢?

埋頭苦干,絞盡腦汁,反復試錯,可能是事倍功半!向成功者學習,分析那些已經中標的項目具有什么樣的特征,也許會給我們一些啟發,使我們更快地找到成功的路徑。

今天,我們就以從某數據庫檢索到的2023年獲立項資助的135項“光伏”領域的國家基金項目為樣本,進行多角度的拆解分析,希望從中了解當前的資助熱點、研究動向,歸納總結前人的成功經驗。希望看完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今年申請基金的朋友們提高命中率!

我們分類匯總了這135項基金的學科分布,如圖所示。可以看出,光伏相關的課題在工程材料學部最多,占到了61項;其次是化學學部,占到了29項。這兩個學部與我們的預期差不多,應該是相關性比較大的,也是我們申報光伏項目的主要出口。

然而,有些出乎意料的是,信息科學學部居然也達到了28項,跟化學學部幾乎相當。這就有些納悶了,光伏與信息有那么大的關聯嗎?

經過仔細研讀各個項目的標題,我們發現,有的項目確實帶有比較強的信息特征,例如:“基于數字多胞胎的光伏系統零樣本智能診斷與跨系統遷移”,“范德華異質結中的體光伏效應及其類視網膜智能識別應用”,“面向神經形態視覺感知的可調諧鐵電光伏傳感機理與器件研究”等等。

然而,有些項目的名稱完全看不出信息的特征,例如:“基于梯度帶隙工程的無機鈣鈦礦太陽電池制備及其光伏性能研究”,“刮涂制備準二維鈣鈦礦漿料化學調控及光伏性能研究”,“基于全窄帶隙材料的半透明有機光伏器件研究”等等。這些題目在化學科學部或工程材料學部申請也完全沒有問題。

從題目上看不出信息的特征,又在信息科學部獲得了立項,估計在項目論證的過程當中跟信息進行了關聯。

這個現象是否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新的機會呢?朋友們可以在評論區留言,頭腦風暴,建言獻策,相互啟發,共同進步。

接下來看看資助類型。

可以看出,立項最多的是青年項目,達到65項;但面上項目也達到了61項,表明這個領域持續作出優秀成果的研究人員還是挺多的。

地區項目有5項,比例也不算太少,這對特定地區的研究者來說是個福音。

國際合作項目和專項項目均只有1項,比例偏低。這個一方面可能跟審核嚴格有關,也有可能跟申報基數少有關。加強國際合作,增加申報基數,也許會有明顯的成效,畢竟現在數量很少,增加一些難度不大。你認為呢?

兩個重點項目,分別是化學科學部北京大學占肖衛老師的“稠環電子受體-鈣鈦礦異質結的創制與光伏應用”和工程材料學部蘇州大學李亮老師的“高效穩定單結鈣鈦礦光伏器件的全光譜光子調控研究”。兩位老師都是本領域的大專家,感興趣的朋友們不妨去查查他們的研究成果。

從具體項目上,我們也發現了一些新的動向,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相當一部分項目都注重了性能的“調控”。例如:“鈣鈦礦光伏器件的微觀界面能級調控及性能研究”,“大面積有機光伏器件穩定性的多尺度探測及調控”,“高性能有機光伏器件中電聲耦合的探測與調控”。“調控”這個熱詞可以用在我們的申報書當中。

二是相當一部分項目都注重“機理”或“機制”的研究。例如:“新型無機銻硫族光伏材料載流子輸運機理的超快成像研究”,“離子遷移及其時空分布演化對鈣鈦礦光伏器件長期工作性能影響的動力學機制”,“數據驅動的高熵鈣鈦礦光伏材料穩定性調控機制研究”。“機理”與“機制”這兩個熱詞也可以使用。

三是“設計”的因素受到了高度重視。例如:“用于高性能鈣鈦礦光伏器件的非摻雜空穴傳輸材料的設計與合成”,“具有三維網絡堆積模式的非稠環電子受體分子:結構設計、合成及光伏性能”,“鏈接小分子受體的設計合成與光伏性能研究”等等。“設計”這個熱詞也可以考慮。

以上只是舉了部分代表性的例子,其它還有很多。想要全部135項中標項目題錄的朋友可以關注后私信聯系我領取。

最后要說一下,國家基金申請的過程是一個梳理自己研究思路的過程,中標固然很好,不中對自己的科研工作也有提升。基金虐我千百遍,我待基金如初戀! 堅持不懈,大概率會等到成功的那一天!

祝愿每一位看到本文的朋友,申報基金都能高中,不申報的也能在生活中心想事成!

來源: 光伏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