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栽桑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而地處黃海之濱的江蘇東臺則是我國首家“中國繭絲綢基地”,素有“中國繭都”的美稱。

研究生在科技小院開展人工飼料試驗

蠶吐出來的絲是自然界中集輕、柔、細為一體的天然纖維,被業界譽為“纖維女皇”。然而,蠶又是一種十分嬌嫩的昆蟲,一點點化學藥劑都有可能危害到它的性命,所以蠶的養殖很有講究。

江蘇東臺蠶科技小院2022年8月獲批建設,依托東臺市蠶桑技術指導管理中心,與江蘇民星繭絲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國家現代蠶桑產業體系崗位專家、蘇州大學蠶桑研究所所長李兵教授擔任科技小院的首席專家。

為培養和造就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層次、應用型“三農”人才,東臺市佳源蠶繭養殖農場成了科技小院研究生的校外課堂。目前已先后有5名研究生入駐科技小院,其間他們與技術人員及工人同吃同住,參與蠶桑生產的全部生產環節。“一方面將蘇州大學的蠶桑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等科研成果在基地進行推廣和示范應用,另一方面在實踐中發現問題,通過反復論證和提煉,形成研究生的科研課題。”李兵介紹,目前已經形成的研究課題包括:家蠶人工飼料共育技術、中蠶自動給桑設備研制、大蠶軌道高效率給桑設備以及蠶桑生態可循環生產技術研發等。

科技小院成立以來,已經飼養家蠶8批,累計飼養蠶種1500余張,解決當地農民就業160余人,產值近350萬元,研發了新設備1臺,新技術6項,發表研究論文12篇。李兵說:“科技小院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取得的新成果,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成立以來已經接待各級調研人員28批,累計98人,培訓人員180多人次。”

此外,以江蘇東臺蠶科技小院為成果孵化平臺,通過規模化推廣家蠶新品種和新技術,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和產業興旺。在實施過程中孵化出的新成果,已經在射陽縣特庸鎮、東臺市富安鎮,如皋市東陳鎮,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均建立了新的示范基地,成果全面推廣應用,獲得了2023年江蘇省研究生鄉村振興案例大賽銀獎。

來源: 江蘇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