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跨年之夜,人們在享受歡樂的同時,也在進行著一場獨特的“憋尿挑戰”……
堵車、擠不出去、找不到公廁……逼不得已只能全靠一個字——憋!有人就憋出毛病了。
“特種兵”式跨年后
女大學生新年第二天進了醫院
跨年夜這天,大學生曉曉跟朋友把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上午先去城隍閣敲鐘祈福,下午看一場電影,一起去濱江銀泰吃晚飯然后看非遺表演“打鐵花”,再趕到湖濱in77跨年放氣球。
不過,實現起來卻困難重重,因為人山人海,到處都要排隊,“憋尿”也成了不得已的選擇。
跨年倒計時前1個小時,曉曉就感到尿意越來越強烈,但此時的她已經寸步難移了。等放氣球活動結束后,別說上廁所,她和朋友最終連末班地鐵都沒擠上,忍著強烈憋脹感走了半小時路才打上車。
回到家已經是元旦凌晨3點,終于“釋放”的曉曉卻發現,小便不順暢,感覺尿不完,剛站起來又想尿,并伴隨下腹墜痛,一看嚇了一跳,尿液的顏色也成了粉紅色。
1月2日下午,在家人的陪伴下,癥狀持續沒有緩解的曉曉來到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浙江省新華醫院)泌尿外科,接診的是泌尿外科主任醫師胡青。經過檢查,曉曉被診斷為尿路感染,長時間憋尿還導致其膀胱逼尿肌收縮無力,所以會感覺到排尿困難。
胡青表示,像曉曉這樣因為憋尿進醫院的極端情況并不少見。
去年春節期間,36歲的劉女士和家人自駕回老家,遇上高速堵車,一路憋尿5小時,之后開始出現反復尿急尿痛,同時伴有尿不盡感,自行口服抗生素一周后病情加重,甚至出現排尿不暢和排尿費力的癥狀。返回杭州后,劉女士到專家門診處就診,查尿流動力學顯示逼尿肌肌力下降,提示存在膀胱排尿功能受損。
實際上,憋尿致病的風險潛藏在日常的不良習慣中。
從和曉曉的病史問詢中了解到,最近天氣寒冷,曉曉喜歡躺在床上追劇,出現尿意時也經常憋著,常常一憋就是一兩個小時。
“除了因為打游戲、追劇習慣憋尿的,我們門診中也遇到過一些年輕白領,因為工作繁忙,習慣性地長時間憋尿或干脆整天不喝水,最后發展為尿路感染甚至腎盂腎炎而不得不就醫。”胡青說。
憋尿有風險 想尿就得尿
尿液是人體代謝產生的廢物之一,經腎臟濾過產生,然后暫存在囤尿專業戶——膀胱里。膀胱就像一個注水“氣球”,有一定彈性但容量也有限,當儲存的尿液超過一定程度時,膀胱壁上的壓力傳感器便向大腦發出求救信號,我們就有了尿意,這時大腦就要分析,現在是不是上廁所的最佳時機。如果大腦下達指令“放閘!”,原本封住“氣球”下端的夾子“尿道括約肌”就火速打開,將尿液通過尿道排出體外;如果大腦說“再忍忍!”,尿道括約肌就嚴防死守,膀胱則不斷膨脹來維持一定的容量,阻止尿液的流出。
**憋尿,在醫學上稱為“強制性尿液滯留”。**偶爾憋尿無傷大雅,但是,頻繁這么做可能會給你的健康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傷害。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應養成良好的排尿習慣,有尿意的時候,要及時去排掉,外出或特殊場合要做好相應的準備,以防尷尬情況的發生。
“排尿不是小事,如果出現尿頻、尿急、尿不盡、排尿疼痛等情況,要及時到醫院做評估和檢查,尤其是老年患者,不要因為上了年紀,覺得忍忍就過去了,結果越拖越重。”胡青提醒。
來源/人民網科普綜合都市快報
責編/宋文珍 本期編輯/劉敬
來源: 人民網科普綜合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