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大渡口區八橋鎮麗景社區
同享科普盛宴 共建和樂家園
【基本情況】
八橋鎮麗景社區成立于2012年8月,是集休閑商業、公園、住宅群于一體的復合型居住區,有中交麗景、中交香漫嶺、中交香悅嶺、中交公元時光、中交萬都匯5個居民小區,現有常住居民6518戶,居民總人數18900余人。社區先后榮獲、重慶市科普示范社區、全國科普示范社區等榮譽。
【入選理由】
該社區針對社區存在的問題:原雙山農轉非人員,購房遷入居民,因教育程度、生活閱歷等原因,依然保留的不良生活習慣,封建迷信;社區科普活動參與度低等問題。
對于不同人群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農轉非人員加大就業培訓力度,提高知識文化水平,提升工作技能,早日實現再就業;購房遷入居民加大人文關懷,幫助他們學習安全用水、用電、用氣常識,謹防出現居家安全事故。同時引入“德分寶公益積分管理平臺”,提高社區居民科普活動的參與度,實現了社區居民學科學由被動向主動轉變、由淡漠向熱情轉變、由臨時向常態化轉變,為社區有效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提供支撐。
【特色工作】
1.組織建設
經八橋鎮黨委會研究,通過科協代表大會全體會議通過,科協設主席1名,兼職副主席3名,負責麗景社區基層科普行動計劃項目;麗景社區成立了由社區負責人擔任組長,副書記和副主任擔任副組長,其余工作人員為組員的科普工作領導小組。以社區引導、黨員牽頭、物業動員、群眾參與,四方聯動組建82人的科普志愿者隊伍,形成了八套科普宣傳和科技應用的網絡體系,以帶動周邊群眾學習科學知識,樹立科學思想、培育良好的科學習慣。
2.陣地建設
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形成科學合理的建設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建成了面積為300平米科普樣板間建設“同享科普盛宴”。對社區原有的消防科普基地進行提檔升級改造,按照“有固定場地、有醒目標識、有科普e站、有科普書屋(架)、有規章制度、有辦學特色、有經費保障、有檔案記載”等“四化八有”標準,配有科普電影院、科普大學教室、科普閱覽室、科普畫廊、科普櫥窗等科普設施,安裝了“科普文化重慶云”終端,運行情況良好,持續為社區居民提供豐富、精準的科普信息資源,結合社區電子閱覽室、社區文化室、社區公園等場地,形成了完整的、全新的科普體驗。充分利用周邊36000平方米的社區公園開展科普活動。
3.資源獲取
多渠道獲取科普資源。****一是社區科普志愿者到居民中摸底收集意見,收集有關花卉生長、家禽寵物養殖、老人養生、常見病防護、家庭用水用電安全、疫情防控、環保衛生等科普資源980余個,為科普活動的開展網絡傳播提供資源支撐。二是社區科普大學教學活動和科普體驗活動中征求意見,收集以安全用水、用電、用氣常識,居家安全事故大幅降低。三是社區實際案例。社區曾經出現過生了病不去醫院,找附近的菩薩進行跪拜以求康復的現象;居民因電梯故障被關在電梯里,強行扒開門而墜樓死亡的事故。把這些社區居民身邊常見的現象和事故寫進科普課堂教材。
4.活動開展
在轄區將科普活動常態化,對科普活動進行分類,設立了科普講座、科普宣傳、科普展示、科學應用四大類12個項目。**一是開展“科普講堂”活動。**結合社區實際,利用夢想課堂開展“科普講堂”21場,開展院壩科普宣傳27場,惠及17800人次。**二是開展“科普映像”進樓棟活動。**八橋鎮科協為轄區10個社區購買高亮激光投影儀、便攜式移動音箱和地拉幕布各一套。2022年以來,在樓棟、院壩共放映科普影像56場,觀眾達11200人次。**三是開展“開門見山看科普”活動。**到居民家中發放科普資料3000份,利用宣傳欄、黑板報開展宣傳6期共計98版次;運用手機微信群、QQ群、移動音箱、LED電子顯示屏推送科普電子版音影資料15期,閱讀播放118900人次。
5.機制建設
制定多項工作制度。制定了活動協同制度、科普活動室管理制度,社區科普活動管理等。按照制度,常態化開展科普活動。**開展評估,**以居民對科普志愿者的知曉率、滿意度為重點評價社區科普工作,鎮科協進行審核,助推社區科普工作上臺階。激勵機制。通過德分寶公益積分管理平臺,居民上傳自己參與科普學習、科普推廣的信息到平臺,均可獲得積分,積分可到德商聯盟的商戶兌換物品。在社區推廣后,鄰里之間糾紛大幅下降,參與科普活動蔚然成風。
來源: 肖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