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植物園中華藥草園以匯聚中華智慧,傳承草藥精髓為使命,致力于向公眾普及中草藥的深厚知識。每一種草藥,都蘊藏著大自然的恩澤與古人的智慧,它們以獨特的生命力,為人類的健康保駕護航。我們希望通過科普教育,讓更多人了解、認識并善用這些自然寶藏,從而為健康中國貢獻力量。走進中華藥草園,讓我們一起揭開草藥的神秘面紗,領略其神奇的魅力。
別稱
香薷草、魚香草、土薄荷、水薄荷、接骨草、水益母、見腫消、野仁丹草、夜息香、南薄荷、野薄荷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60厘米,下部數節具纖細的須根及水平匍匐根狀莖,銳四稜形,具四槽,上部被倒向微柔毛,下部僅沿稜上被微柔毛,多分枝。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稀長圓形,長3-5(7)厘米,寬0.8-3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至近圓形,邊緣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齒狀鋸齒,側脈約5-6對,與中肋在上面微凹陷下面顯著,上面綠色;沿脈上密生余部疏生微柔毛,或除脈外余部近于無毛,上面淡綠色,通常沿脈上密生微柔毛;葉柄長2-10毫米,腹凹背凸,被微柔毛。輪傘花序腋生,輪廓球形,花時徑約18毫米,具梗或無梗,具梗時梗可長達3毫米,被微柔毛;花梗纖細,長2.5毫米,被微柔毛或近于無毛。花萼管狀鐘形,長約2.5毫米,外被微柔毛及腺點,內面無毛,10脈,不明顯,萼齒5,狹三角狀鉆形,先端長銳尖,長1毫米。花冠淡紫,長4毫米,外面略被微柔毛,內面在喉部以下被微柔毛,冠檐4裂,上裂片先端2裂,較大,其余3裂片近等大,長圓形,先端鈍。雄蕊4,前對較長,長約5毫米,均伸出于花冠之外,花絲絲狀,無毛,花藥卵圓形,2室,室平行。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近相等2淺裂,裂片鉆形。花盤平頂。小堅果卵珠形,黃褐色,具小腺窩。花期7-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產南北各地;生于水旁潮濕地,海拔可高達3500米。熱帶亞洲,蘇聯遠東地區,朝鮮,日本及北美洲(南達墨西哥)也有。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canadensis Linnaeus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或花開至三輪時,選晴天,分次采割,曬干或陰干。
性味
辛,涼。歸肺、肝經。
藥食同源
中醫認為,薄荷辛涼,發汗解熱,以葉煮茶,可治感冒、頭疼、目赤、身熱、咽炎、牙床腫痛等癥。
用葉揉碎敷于患處,可治神經痛、皮膚瘙癢、皮疹和濕疹等。
夏季做菜生吃或熟食,能祛邪毒,除勞氣,解困乏,使人口氣香潔,還可治痰多及各種傷風。
煎湯洗可治膝瘡,榨汁服可去風熱及口齒諸病,搗成汁含服去舌苔苦澀,用葉塞鼻,止出血,還可治蜂蜇蛇傷等。
圖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來源: 太原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