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搭建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社會化公益合作平臺,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發起“科技支撐鄉村振興公益行動”,聚焦農業科技、公共健康和科學教育板塊,集聚科技人才與資源,打造社會協同參與的鄉村振興示范樣板,推進鄉村“五大振興”。
依托此項目,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以下簡稱“中國科教工作者協會”)積極發揮自身資源和平臺優勢,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助推優質科教資源深入寧夏、河南和陜西等三個省(區)共5個項目縣多所中小學,以實際行動助力新時代科教振興。
送科技教育服務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推進優質師資力量建設?科教服務站樣板間有何作用?……圍繞相關問題,中國科教工作者協會秘書長林利琴接受了新華網采訪。
新華網:目前科技教育服務活動的總體實施情況如何?活動主要聚焦哪些方面
林利琴:
目前活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針對鄉村教師能力的提升,主要是組織鄉村教師走出農村,走進高校參加短期培訓,進而拓寬教師的科學視野、提升其科學教育能力。第二個方面是組織科技教育專家走進鄉村中小學,開展科普報告、科學實踐活動,豐富中小學科學教育的實踐,幫助鄉村老師提升科學素質能力。第三個方面是在各項目縣建立“科創筑夢鄉村科教服務站”樣板間,探索更為長效、可復制的科普機制和科教模式。
新華網: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開展了哪些工作,以挖掘優質農村師資力量?
林利琴:
中國科教工作者協會始終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鄉村教師科學能力提升方面,只有教師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科學素養。
近年來,協會開展了面向鄉村教師能力提升的系列活動,希望他們能夠及時了解科技發展的最新進展,了解科學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從而更好地培養鄉村教育人才隊伍。
協會不僅為鄉村地區的老師們提供了科技教育方面的書籍,還捐贈了《中國科技教育雜志》等特色期刊,幫助老師們隨時了解科教領域的最新進展以及優秀教學案例,老師們也能把這些知識內容用到課堂實踐中。
新華網:圍繞已經建成的科教服務站樣板間,協會都開展了哪些常態化的科技實踐及相關主題科普活動,如何依托資源優勢,幫助更多的鄉村學生埋下科學的種子?
林利琴:
目前,中國科教工作者協會在全國范圍內遴選了寧夏海原縣第五小學和第四中學、河南濮陽市范縣陳莊鎮中學等8所學校,以人工智能、機器人、航空航天、創客等為主題,建設了“科創筑夢鄉村科教服務站”。我們會結合不同主題,為服務站配備不同的活動資源包。
比如,寧夏海源縣的科教服務站配備的是人工智能主題的資源包,利用這些資源,老師組織了一批特色興趣班,讓學生有機會親自體驗機器人的制作過程;老師還鼓勵對此感興趣的學生參加全國的機器人大賽,部分同學獲得了較為優異的成績,這更能讓孩子們激發對科學的興趣。
新華網:把優質科教資源送到農村涉及到多方主體,如地方政府、項目學校、社會組織等,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在眾多活動中,如何協調動員各方力量,以產生多元社會效果?
林利琴:
鄉村教育與城鄉一體化發展、鄉村振興等相關,涉及到多方主體,協調多方力量非常重要。我認為,平臺的搭建對扎實推進項目實施至關重要。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充分發揮優勢,通過“科技支撐鄉村振興”項目搭建了一個重要的平臺,最大程度讓包括中國科教工作者協會在內的成員單位能夠與愿意關心支持鄉村教育的各方力量建立密切聯系,促進最好的科教資源向鄉村地區快速流動。
來源: 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