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屬于丙類傳染病。流感病毒容易發生變異,傳染性強,人群普遍易感,發病率高,是全球關注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在我國以冬春季多見,多數流感患者通常3~14天可自愈,但重癥者或可危及生命。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季節性流感在全球可造成300萬~500萬的重癥病例,29萬~65萬的死亡病例。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嚴重并發癥的有效手段。但因流感病毒種類繁多,且極易發生變異,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種不同的流感疫苗,以應對當年的流感流行毒株,能否研發一種通用的流感疫苗以預防所有的流感,節省醫療資源并方便大眾,這是科學家們一直努力的方向。

新研究為開發廣泛保護性流感疫苗提供可能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在人類血液中發現了一類以前未被識別的抗體,這種免疫系統蛋白似乎能中和多種形式的流感病毒。這項最新研究成果或成為開發靶向季節性病毒且能提供廣泛保護性疫苗的關鍵。這篇題為“A new class of antibodies that overcomes a steric barrier to cross-group neutralization of influenza viruses”的論文刊發在12月21日出版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雜志上。

研究團隊解釋稱,流感疫苗可促使免疫系統產生抗體。該抗體可與入侵的流感病毒外部的血凝素病毒蛋白結合,阻止其侵入人體細胞。不同的抗體以不同的方式與血凝素的不同部分結合,但血凝素本身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進化,產生可躲避舊抗體的新流感毒株。因此,醫藥廠商每年都會根據對主要毒株的預測提供新的流感疫苗。

鑒于此,研究人員正在開發能同時抵御多種毒株的流感疫苗,并重點關注能同時抵御H1和H3流感亞型的抗體。這兩種亞型包含多種毒株,是造成人們廣泛感染流感病毒的原因。

在最新研究中,霍利·西蒙斯團隊在血凝素構建塊序列中的一些H1菌株中發現了一個微小變化——133a插入。研究顯示,某些能中和H3的抗體也能中和H1。但如果血凝素發生上述微小變化,則該抗體不能中和H1。

在對患者血液樣本開展的一系列實驗中,該團隊還發現了一類新抗體。實驗顯示,無論是否出現133a插入,該抗體都能中和某些H3毒株和某些H1毒株。而獨特的分子特征使這些抗體與其他能中和H1和H3毒株的抗體不同。

研究團隊指出,人們需要每年接種一次流感病毒疫苗,以跟上病毒持續進化的步伐。最新研究表明,人類有可能產生強大的抗體反應,以中和不同的H1N1和H3N2病毒,這為設計更好的疫苗應對流感病毒開辟了新途徑。 目前我國批準上市的流感疫苗有哪些?

目前我國批準上市的流感疫苗主要有三類,分別是三價滅活流感疫苗(Ⅶ3)、四價滅活流感疫苗(Ⅶ4)和三價減毒活疫苗(LAⅣ3),其中Ⅶ3包括裂解疫苗和亞單位疫苗,Ⅶ4為裂解疫苗,LAⅣ3為減毒疫苗。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疾控中心《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中都明確指出,對流感疫苗的品種——“沒有優先推薦意見”。即:任何一種流感疫苗均可以提供有效保護,任選一種流感疫苗接種即可,但適用人群有所差異(詳見表1)。

表1 三類疫苗適用人群

注:Ⅶ3為三價滅活流感疫苗;Ⅶ4為四價滅活流感疫苗;LAⅣ3為三價減毒活疫苗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尚無在6月齡以下嬰兒中使用的流感疫苗,年齡≥6個月的人群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愿選擇。推薦盡量接種,尤其是醫務人員;養老院、長期護理機構和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場所脆弱人群及員工;幼兒園、中小學的老師和學生、監獄等監所機構的人員;60歲以上的老年人、6個月~5歲的兒童、6個月以下嬰兒的看護人、孕婦或可能在流感高發季節懷孕并伴有影響免疫功能的慢性疾病的女性患者等

一般在接種流感疫苗2周內,機體可產生抗病毒的免疫力,之后這種保護作用會隨著時間逐漸衰減。臨床研究發現,接種滅活流感疫苗后產生的保護性免疫力通常可維持6~8個月,一年后顯著降低。因此,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種,且不管上一個季節有沒有接種,仍推薦在流感季節來臨前接種。

來源: 康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