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一直是嚴峻的公共衛生問題。近年來,受環境、飲食、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影響,全球癌癥發病率持續上升,癌癥作為主要死因的情況日益凸顯。

根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癌癥大國。作為世界上人口大國之一,中國的癌癥數據并不樂觀,面對癌癥,中國最大的問題不是患者多,而是死亡率高。中國的癌癥發病率僅僅處于世界平均水平,比發達國家要低不少。但是我國的死亡率排在世界前列,顯著高于發達國家。

我們離癌癥真的很近!!!

男女癌癥圖譜存在顯著差異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殷鵬、齊金蕾、首都醫科大學李夢龍等在《柳葉刀》子刊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上發表了一篇題為"National and subnational trends in cancer burden in China,2005-20:an analysis of national mortality surveillance data"的研究論文。

研究顯示,從2005年到2020年,癌癥相關死亡總數增加了21.6%,致死率最高的3種癌癥分別為肺癌、肝癌、胃癌。

對于男性來說,最致命的5種癌癥分別為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和結直腸癌,病死率分別為75.05/10萬、38.31/10萬、27.84/10萬、18.18/10萬和14.63/10萬。

對于女性來說,最致命的5種癌癥分別為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病死率分別為33.19/10萬、13.54/10萬、13.33/10萬、11.29/10萬和8.21/10萬(圖1)。

圖1 2005—2020年中國男性(A)和女性(B)癌癥死亡人數排名

同時,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中國31個省份,通過國家病死率監測系統分析了總體癌癥病死率和23個特定部位癌癥病死率,評估了2005—2020年中國國家和地方癌癥負擔的變化。

總體而言,2020年,中國癌癥相關死亡人數為240萬例,因癌癥導致的生命損失年數(YLL)為5660萬。2005—2020年,癌癥相關死亡人數增加了21.6%,YLL增加了5%。

2005—2020年間,大多數癌癥的病死率顯著下降,死亡人數增加。位居榜首的氣管癌、支氣管癌和肺癌相關的死亡比例有所增加,這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長和人口老齡化導致的。

男性病死率第二至第五位的癌癥保持不變,這四種癌癥的病死率從2005年的55.8%下降到2020年的45.3%。然而,在女性中,肝癌已從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結直腸癌從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乳腺癌從第六位上升到第五位,女性第二至第五位的癌癥病死率從46.6%下降到38.3%。

城降鄉升,癌癥相關病死率變化迥異

面對癌癥,中國的城市和農村完全是兩個景象。城市地區,男性和女性幾乎所有類型癌癥的年齡標化壽命損失年率(除男性前列腺癌和女性多發性骨髓瘤外)均呈現顯著下降。而農村地區,超過一半的癌癥標化病死率和標化YLL率呈增長態勢。城市農村差異的背后原因是多元而復雜的,醫療、經濟、教育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

2005—2020年,農村男性胰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腎癌、口腔癌、甲狀腺癌發病率排名上升;大腸癌、淋巴瘤、喉癌、膽道癌、多發性骨髓瘤發病率保持不變;肝癌、白血病、腦腫瘤和神經系統腫瘤、鼻咽癌、皮膚癌、乳腺癌的排名有所下降。對于農村地區的女性,膀胱癌和甲狀腺癌導致的壽命損失年有所增加。

不同年齡段致命的癌種不同

從年齡來看,不同年齡層人群的癌癥死亡原因也不相同。總體上看,中青年的病死率遠低于老年人。具體來看,在0~19歲的人群中,無論男女,白血病、腦/神經系統癌癥和肝癌導致的死亡排前三。在20~39歲的男性中,肝癌、白血病和肺癌排前三,而女性則是乳腺癌、白血病和宮頸癌。在40~59歲人群中,男性的三大致命癌癥類型是肝癌、肺癌和胃癌,而女性則是肺癌、乳腺癌和宮頸癌。

對于60~79歲的人群而言,無論男女,三大致命癌癥類型都是肺癌、肝癌和胃癌。在80歲或以上的人群中,男性癌癥相關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是肺癌、胃癌和肝癌,而肺癌、胃癌、結直腸癌是女性癌癥相關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2005—2020年中國癌癥相關死亡總數和YLL顯著增加,中國癌癥負擔沉重并持續上升。由于中國人口基數大,癌癥死亡人數仍居世界首位,我們必須努力進一步減輕氣管癌、支氣管癌、肺癌等主要癌癥和新發癌癥的死亡負擔。

來源: 康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