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工作中,牙齒殘根帶來的問題非常常見。殘根是指牙齒的牙冠部已經全部缺失,只剩下牙根的部分。牙齒殘根產生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齲齒,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蛀牙,二是外傷,牙冠被折斷,只剩下埋在骨頭里的牙齒根部。牙齒殘根可能引發多種問題,需要及時治療。

圖1 齲齒-殘根的發展

圖2 殘根臨床照片

作為殘根產生的元兇之一,齲齒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的常見口腔問題。第四次中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35-44 歲年齡組的人群,平均每個人就有4-5顆齲齒,55-64 歲年齡組平均每個人有8-9顆齲齒,而65-74 歲年齡組平均每人有13顆左右齲齒,足見齲齒對于口腔健康影響之大。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關于殘根的危害以及殘根該如何治療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殘根不治留隱患如果出現了殘根的口腔問題,一定要及時就醫。就算殘根暫時不痛,也不代表沒有以下列出的三個隱患問題(生物、功能、美觀三危害)。

殘根的第一個隱患是細菌感染。出現殘根卻不做治療,那么牙齒的髓腔和根管都會暴露在外界的有菌環境中,細菌可以沿著根管到達根尖,使根尖周圍發生炎癥反應,就會牙疼,甚至可能誘發其他影響全身的疾病。

殘根的第二個隱患是還會引發功能問題。缺了一顆牙齒,咀嚼的效率當然會受到影響,帶來營養攝入的問題。有研究顯示,牙列較差的老年人飲食多樣性明顯較低,表現為攝入新鮮水果、新鮮蔬菜、肉類、魚類等食物的頻率較低,營養狀況也較差。另外,殘根會導致“嘴巴漏風”,影響發音功能。

殘根引發的第三個隱患是牙列會變得不美觀。我們的牙齒互相依靠,就像排好了隊伍一樣。如果某顆牙齒沒有牙冠只剩下殘根,兩邊的鄰牙會向殘根的位置移動,和它相對的對合牙也會慢慢變長,影響牙列整齊,進而帶來美觀問題。


圖3 殘根的危害

要保殘根有條件

圖4 殘根的處理流程

如果醫生判斷留下的殘根有發炎、松動或者長度過短,一般就要拔除,等待骨頭恢復良好,再做種植牙、活動義齒、固定橋等進一步的治療。那如果醫生判斷殘根狀態良好,有保留價值,則進行“保根”治療:

第一步 根管治療

根管治療能夠徹底清除感染的牙髓部分,再嚴密充填根管,這樣就能將外界感染物與根管徹底隔絕,防止細菌引起的炎癥,大大延長牙齒的使用壽命。在完成根管治療后,要進行大約兩周的觀察,如果牙齒沒有不適癥狀,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修復治療了。

第二步 修復治療

為了避免殘根折斷,修復治療是必要的。這里為大家介紹兩種常用的修復方法——覆蓋義齒和套筒冠。

(1)覆蓋義齒

保留下來的殘根做好封閉后,可以考慮做覆蓋義齒,醫生會設計形狀、大小合適的假牙。由于保留了牙根,牙槽骨的吸收會減緩,覆蓋義齒的壽命也會更長;也可以在健康牙根上做附加裝置,這樣假牙會更加穩固、咀嚼效率也會提高。

(2)套筒冠義齒

套筒冠也叫二重冠固位體,是一種可摘義齒。套筒冠固位體由內冠與外冠組成。內冠緊密粘結在殘留牙齒組織表面上,外冠蓋在內冠表面上。需要用牙時戴上外冠部分,滿足日常的用牙需求;不用時可以摘下外冠部分,便于清潔維護。

套筒冠義齒有諸多優勢。一是在反復摘戴后,依然牢固,不會因為摩擦損傷周圍牙體組織;二是外冠可以取下,便于維護。總的來說,“比固定義齒靈活,比活動義齒穩固”。

圖5 殘根拔除后的修復手段

圖6 殘根保留的樁核冠修復

齲齒早治很重要2023年9月20日是第35個“全國愛牙日”,主題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口腔狀況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在早期,齲齒只影響到牙釉質表層,此時治療不會感覺牙疼。但是如果治療不及時,齲齒波及到牙髓,影響牙神經,此時再治療,就會“疼起來要命”了。而且,齲壞中的致病菌以及炎癥的有害代謝產物會進入血管,波及全身,對心、腎、中樞神經系統等產生影響,帶來更嚴重的后果。

對于同樣的口腔問題,如果能夠早發現、早治療,口腔的正常功能就能更好地保持,同時省下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圖7 不同階段牙齒保護、修復方法

健康的牙齒除了日常刷牙清潔,只需要定期洗牙即可保持健康;如果出現小型齲洞則需要進行樹脂填充,也就是補牙,只需要就診一次即可完成,花費也較低;但如果還不治療,發展到大型齲洞,就需要陶瓷嵌體修復;如果更進一步,出現了牙神經炎和牙根發炎,就必須根管治療,再進行冠修復;最后,如果發展到僅存殘根,那么殘根不管是拔掉還是保留,牙齒的功能都將不可避免地受到較大損傷,相應的治療方案會要求多次復診,開銷也較大,費時費力,并且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牙齦腫痛、發燒等癥狀,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古話說,“大醫治未病”。如果能做好日常口腔清潔,預防口腔問題的出現,或者在病癥剛出現時早治療,就能保證口腔的健康,有一口好牙享受生活。

(本文受到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科普公益項目資助)

作者:黃銚(文)、張緣(圖)

指導老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修復科主治醫師 王潔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綜合科住院醫師 戴兆威

來源: 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