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家屬都感嘆,這個患者在“鬼門關”繞了一圈

晚上9點,一位50歲的老大哥喝完酒后覺得胸口難受,家屬趕緊呼叫120送到醫院。患者來到醫院后癥狀逐漸緩解,便嚷嚷著要回家。

正當醫生和家屬交代病情風險時,患者突然身體抽搐、兩眼發直、意識喪失。心電監護顯示惡性心律失常——室顫!醫生立即進行搶救,經歷了9次電除顫、接近10分鐘的胸外按壓,終于把患者從猝死的邊緣拉了回來,然后送入ICU繼續治療。

家屬問醫生:“這是不是心梗了?用不用做個心臟造影啊?”

醫生拿著患者的心電圖后解釋說:“這是長QT綜合征,是一種能引發室顫甚至心臟驟停的心律失常。和心梗是兩碼事。”

一提起猝死,網上常把它說成是突發心肌梗死造成的。這并不科學!能造成猝死的疾病有很多,預防方法也各不相同,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一、心律失常

心跳過快或過慢都有引發猝死的可能。像快速心律失常中的室速室顫,慢性心律失常中的竇性心動過緩、高度房室傳導阻滯,都可能出現心跳驟停導致死亡。

所以,定期復查心電圖除了評估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更要關注心跳節律的變化。如果突發頭暈、意識喪失,一定要完善心電圖或者24小時動態心電圖除外心律失常的可能。

二、主動脈夾層

主動脈是貫穿整個胸腹的主干血管。如果主動脈內膜出現破損,高速血流會迅速撕裂主動脈壁。患者會感到胸腹部劇烈的撕裂樣疼痛。急性主動脈夾層發病48小時內的死亡率高達50%。很多名人發生猝死都是主動脈夾層造成的,像愛因斯坦、戴高樂、李四光等等。

80%以上的主動脈夾層和高血壓有關,并且會出現雙側血壓不一致的現象。當胸痛合并血壓升高,務必要測量雙側血壓,如果壓差超過20mmHg,一定要小心主動脈夾層。

三、心肌炎

感冒后如果沒有好好休息和治療,有誘發心肌炎的風險。由于病毒等病原體侵害心肌,抽血化驗會顯示心肌酶升高。特別是年輕人,甚至會引發重癥心肌炎,出現多臟器衰竭、惡性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

所以,身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后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帶病上崗,如果出現心慌、呼吸困難甚至眼前發黑等癥狀,要立即就醫,小心心肌炎的可能。

我是心血管內科張醫生,如果喜歡我的科普文章,就請點贊吧!還可以把它分享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關注我更可以看到更多關于心臟病的健康知識!

來源: 心血管內科張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