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不僅可以清除體內的廢物和多余的物質,還可以產生激素來調整血壓和促進紅細胞生成。因此,腎臟的健康對于整體健康至關重要。由于腎臟有強大的代償功能,“輕傷不下火線”,早期腎病可能沒有任何表現。當出現明顯不適時,腎損傷可能已經比較嚴重。所以,早期發現患者腎臟的“求救”信號對早期明確腎臟病診斷而言尤為重要。
1.乏力和易疲勞
乏力和易疲勞是腎病患者常見的癥狀。很多患者因自身體質較差,正常情況下運動后也容易疲乏,腎病所致的乏力癥狀就可能因此被掩蓋。
腎臟在正常情況下有助于維持體內的電解質平衡和酸堿平衡,同時排除代謝廢物。當腎功能受損時,這些平衡可能被打破,導致肌肉無力和乏力。
蛋白質在維持肌肉和組織健康方面發揮關鍵作用。腎病患者體內蛋白質會通過尿液丟失、蛋白質丟失引起乏力。
腎臟病患者常合并貧血,血液中的氧氣供應不足也可以導致疲勞和乏力。
2.腰酸和腰痛
腰部不適、腰痛或腰酸可能與腎臟問題,如腎囊腫、腎結石或腎炎有關。
急性腎炎可能在雙腎位置有深層的叩痛、隱痛,大部分在單側。
腎結石的急性腰痛發作是劇痛,一般表現為腰腹部絞痛,患者非常痛苦,也可能是在腰的局部有一兩個固定的疼痛點。
腎囊腫體積增大,對周圍的血管或組織造成壓迫時,就會引起疼痛癥狀,腎囊腫造成的腰痛可能是單側也可能是雙側,與囊腫位置有關系。
3.眼瞼或下肢浮腫
腎臟出現問題引起的水腫,一般分為腎炎性水腫和腎病性水腫兩類。
腎炎性水腫是由于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腎小管對水鈉重吸收功能正常,從而導致體內水鈉滯留。腎炎性水腫組織間隙蛋白質含量高,水腫多從眼瞼、顏面部開始。
腎病性水腫是由于大量蛋白尿引起血漿蛋白過低所致。腎病性水腫組織間隙蛋白質含量低,受重力作用影響,位置越低越容易出現水腫。因此,水腫多從下肢部位開始,多為凹陷性水腫。
4.泡沫尿
腎臟病早期可能會出現泡沫尿,但是這個現象非常容易被忽視。
尿液中蛋白含量異常升高是引起泡沫尿的常見原因之一,也是各種疾病尤其是腎臟病的重要臨床表現。發生腎損傷后尿液中蛋白異常增加,就會出現泡沫尿。
蛋白尿的典型表現為肉眼可見的泡沫尿,且便池沖洗時泡沫無法沖干凈。
蛋白尿的特點是泡沫比較小、比較細,泡沫層比較厚,持續時間比較長。
如果尿液中的泡沫較大或大小不一,并且持續時間較短,這是由于尿液中含有的一些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使尿液張力增強,屬于正常沖起的泡沫,無需緊張。
5.血尿
正常新鮮尿液為淡黃色透明液體,如果為紅色混濁要考慮血尿的可能,這種情況屬于肉眼血尿。多數情況下,在顯微鏡下才能發現尿中紅細胞增多,稱為鏡下血尿。
血尿可見于腎炎或尿路感染、腎結石、腎結核和腫瘤等。
6.惡心、嘔吐
腎臟病早期,由于大量丟失蛋白,形成低蛋白血癥,不僅肢體出現水腫,胃腸道也呈水腫狀態,從而使消化道功能失調,表現為惡心、嘔吐。
腎臟發生損傷時,對尿的濃縮功能減退,就會增加患者的夜尿量,而人體水分在夜間會大量丟失、血液濃縮,晨起血尿素氮水平相對升高。所以,晨起時容易惡心、嘔吐加重。
7.尿量改變
尿量改變是發現早期腎臟病的重要信號,多數腎臟病在早期會導致患者出現尿量上的改變。
正常情況下人體每日飲水量在2 L左右,正常尿量則應該在1.5 L左右,如果尿量持續減少或增多,需要考慮腎臟病。
腎小管-間質病變、急性腎衰竭多尿期、糖尿病、尿崩癥等尿量可增多,甚至出現多尿。
急性或急進性腎炎、腎病綜合征時尿量可減少,甚至少尿。
8.高血壓
高血壓是腎臟病的常見并發癥,腎臟在調節血壓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發生腎損傷后可能影響血壓的控制。血壓升高會損害腎臟,腎臟受到損害后水分代謝障礙,進一步導致血壓升高,兩者可謂是“互相傷害”。
大多數患者在早期會出現頭痛、頭漲、失眠且伴隨記憶力減退的癥狀。
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進一步惡化,到了后期檢查時,患者的眼底可能會有出血、滲血、視盤水腫等癥狀的出現。
小結
當發現以上腎臟病的“蛛絲馬跡”后,腎內科醫生要及時為患者做進一步檢查,如尿常規、24 h蛋白尿定量、腎功能檢查。對于存在不明原因的中量或大量蛋白尿的患者,為了明確腎臟病的診斷,如果沒有腎穿刺的禁忌證,應積極進行腎活檢,使患者得到明確的腎臟病病理診斷,并進一步采取恰當的治療方案。
來源: 醫路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