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學科血液制品規范化管理及應用學術交流會(北京站)于2023年12月16在京舉辦,會議旨在聚焦學術前沿,圍繞臨床熱點、難點問題,交流分享臨床案例及診療經驗,進一步提升臨床診療水平。

開幕式:血液制品發展唱響中國聲音

大會主席董家鴻院士,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教授,中國免疫協會腫瘤生物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胡亮釘教授,中國藥學會醫院藥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張玉教授,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委員、北京協和醫院李劍教授致開幕詞。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童朝暉教授

童朝暉教授表示,血液制品作為國家戰略性儲備物資,在防控重大疾病、救治急危重癥患者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廣泛應用于血液科、兒科、ICU、神經科、肝膽外科等急癥、重癥的臨床治療中。近年來血液制品的用量保持穩定增長,覆蓋領域越發廣泛。為推動血液制品的創新發展及臨床應用,舉辦此次學術交流會。

中國工程院 董家鴻院士董家鴻院士在致辭中從肝膽外科角度強調了血液制品在危重疾病救治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我國目前與發達國家血液制品使用差異,表達了推動血液制品醫藥行業發展的殷切期望以及對國內醫藥企業研發創新的鼓勵。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胡亮釘教授

胡亮釘教授強調,對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提升治療療效并提升血漿資源獲益,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服務,是當代醫務工作者的重要責任。年輕的血液科醫生應加緊學習步伐,跟進國際先進的治療理念,助力血液制品的臨床應用的發展。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張玉教授張玉教授在致辭中表示,在促進我國血液制品發展的同時,規范使用血液制品同樣重要。作為一名藥學專家,張教授就如何加強血液制品的規范化管理提出兩條看法:一是組建MDT團隊,制定血液制品臨床應用標準,明確臨床應用條件和原則;二是充分發揮藥師作用,藥師團隊需主動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參與到血液制品的處方審核,促進臨床合理用藥。希望通過此次會議凝聚共識,共同推進血液制品規范化管理的步伐。

北京協和醫院 李劍教授李劍教授表示,靜丙是血液制品的一個主要品種,在血液科應用廣泛,是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ITP)的一線治療藥物。李教授高度概括了靜丙在血液科的應用現狀,表達了對于促進臨床醫生合作交流,促進血液制品臨床規范化使用的期望。同時也表達了對國內首個高濃度層析靜丙投入臨床使用的期許為國內患者帶來更好療效。

楊匯川研究員

楊匯川研究員表示,血液制品是受特殊監管的生物制品。目前,國內的血液制品產業水平已邁入國際先進行列。靜丙在我國臨床應用已有三十多年,已經升級到“第四代”產品的上市。每代產品的研發創新都離不開血液制品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楊匯川研究員呼吁各位專家、各位同道積極探索血液制品的使用方案,積累用藥經驗、開展相關臨床研究,與血液制品研發專家一起推動中國血液制品行業快速發展。

學術分享:三期臨床報告講解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王靜波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王靜波教授擔任這一環節的主持工作。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 陳云飛教授

臨床試驗的研究者之一,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陳云飛教授以《10%靜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療ITP臨床試驗結果交流》為題目做精彩報告。陳教授總結了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TP)的發病機制、治療方案和靜丙在ITP治療中的應用現狀,并對國內首個層析靜丙的臨床試驗數據進行解析。國內首個層析靜丙的III期臨床試驗結果證明了升級的層析靜丙具備較好的安全性、高效性和關愛性,為臨床醫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優選擇,為推動國內血液制品行業醫藥創新發展邁出了堅實一步。

大咖面對面:血液科臨床用藥圓桌會

大咖面對面

圓桌會議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臨床首席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韓明哲教授,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實驗診斷學組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董玉君教授主持。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王繼軍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王亮教授、北京陸道培醫院熊敏教授、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劉嶸教授共同參與討論。

血液學是目前醫學領域備受關注的重點學科,為保障國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各位專家圍繞靜丙在血液科的用藥經驗及熱點問題進行圓桌討論。分享靜丙在ITP、干細胞移植后抗感染、多發性骨髓瘤以及急、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抗感染等疾病中的應用。目前新升級的四代層析靜丙,在成人和兒童患者中臨床應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得到了更好保證。希望該產品的上市能夠進一步推動靜丙在血液科使用的臨床研究,積累國內的醫療數據信息。

學術分享:國內血液制品產品管線簡介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楊飛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楊飛教授作為這一階段的主持,向在座同道介紹,靜丙在神經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應用廣泛,作為神經內科醫生,期待層析靜丙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劑,在大劑量使用時,發揮出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余鼎研究員

中國生物血液制品首席科學家、“身邊的大國工匠”獲得者余鼎研究員主題報告題目為《中國血液制品產品管線簡介》。余鼎研究員從血液制品發展歷史、全球血液制品行業近況、新技術藥物及臨床應用等方面對血液制品行業進行了系統總結。目前,血液制品管線日漸豐富,包括白蛋白、凝血因子、C1酯酶抑制劑、抗凝蛋白、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等眾多品種。血液制品在我國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藥物,但我國血液制品品類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較少。國內血液制品企業將持續推進研發創新,拓展產品管線,為國內患者帶來更多福音。

學術分享:血液制品的臨床合理應用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穆榮教授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穆榮教授擔任這一環節的主持人。穆教授介紹道,人免疫球蛋白作為血液制品一大主要品種,具有免疫調節和免疫替代雙重治療作用。目前,人免疫球蛋白已被用于治療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特發性疾病,臨床應用廣泛。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張海英教授在學術分享環節,中國醫院協會藥事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藥劑科張海英教授分享關于層析靜丙的優勢及潛在臨床獲益的主題報告。報告總結了靜丙在重點科室疾病、重點適應證人群中應用的循證證據,并通過解讀國外四代靜丙產品的臨床研究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關結果,為擴大層析靜丙獲益患者人群,提供了明確指引和有力證據。

大咖面對面:多學科臨床用藥圓桌會

大咖面對面

本次圓桌會議由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重癥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重癥醫學科及靜脈通路中心主任王宏志及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委員、北京積水潭醫院老年醫學中心主任張萍擔任主持。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郭軍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張天鵬教授、北京積水潭醫院高鵬驥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荊琳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蔡桂蘭教授、空軍特色醫學中心張光運教授、北京積水潭醫院宋慧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陳祖君教授共同參與討論。靜丙在經過國外五十多年、國內三十多年的臨床應用后,除血液科、神經科、兒科、風濕免疫外,ICU、內外科、腫瘤科室對靜丙的使用量也逐年增加,使用靜丙治療的疾病數量已達上百種,超適應證使用成為國內外的普遍現象。靜丙在神經科、風濕免疫科、重癥科、急診科、創傷科等科室都顯示出較好的療效和安全性,當然目前也面臨很多問題與挑戰,包括治療時機、用藥地位、聯合方案、不良反應風險、特殊患者群體、超適應證使用、高質量臨床研究缺乏等。專家們一致認為,這些問題僅僅依靠個人或者某個機構是無法解決的,需要領域內多學科專家的協同合作以及藥品研發生產單位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動我國血液制品醫藥行業的整體發展。

啟動儀式:國內血液制品進入新時代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主鴻鵠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鴻鵠教授擔任這一環節的主持人。通過播放層析靜丙短視頻,全體與會人員了解到國內首個第四代層析靜丙的研發歷程,以及我國血液制品行業發展取得的重要成就。

啟動儀式

在啟動儀式環節,國藥集團副總經理、中國生物董事長鄧金棟,中國生物總裁、首席科學家楊匯川,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血液病醫學部主任胡亮釘,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臨床首席專家韓明哲,航天中心醫院血液科主任王靜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內科學部重癥醫學科副主任楊飛,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罕見病診治中心副主任穆榮,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血液科主任主鴻鵠,首都兒科研究所血液內科主任劉嶸,共同見證國內首個層析靜丙上市啟動,開啟國內血液制品新時代這一里程碑式時刻。

小結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教授致會議總結辭。童教授表示,在研發團隊的帶領下,在眾多同道團結協作下,高濃度層析靜丙研發上市歷經12年,積累了豐富的血液制品研發經驗,從創新突破走向國際領先。在臨床使用中,可為血液科、神經科、兒科、風濕免疫、ICU、內外科、腫瘤等科室相關適應證患者提供安全性更高、療效更優,使用更便捷的治療選擇。童教授呼吁各位同道積極關注血液制品前沿創新,推動臨床試驗開展,促進臨床診療方案的制定完善,為國內血液制品醫藥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來源: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