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4日,《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技術》發布暨抽蓄技術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由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中國電建集團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學會抽水蓄能行業分會、北京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共同承辦。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祖煜,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術才,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首席技術專家周建平,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鄭聲安,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規劃部主任朱方亮,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中國電建北京院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朱國金,北京院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王可,學會抽水蓄能行業分會副理事長、北京院咨詢郝榮國,北京院咨詢、原總工程師呂明治,以及來自行業學協會和投資開發、勘測設計、施工建造、裝備制造、科研院所等單位的200余名領導、專家和代表現場參會,153余萬人次觀看線上直播。
朱國金、鄭聲安、朱方亮分別致辭,郝榮國主持開幕式。
朱國金致辭
朱國金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對出席會議的領導、專家和代表表示感謝。他指出,“雙碳”目標背景下,需要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抽水蓄能作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環節,是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支撐,是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重要保障。本次發布會和研討會旨在為行業內專家搭建一個高層次的對話平臺,圍繞當今抽水蓄能技術發展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前瞻性的思考和建設性的探討,共同為推動抽水蓄能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鄭聲安致辭
鄭聲安對《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技術》的發布表示祝賀。他表示,抽水蓄能作為技術成熟、經濟最優、最具大規模開發條件、生命周期最長的綠色低碳靈活調節電源,與以風光發電為代表的非水可再生能源適配性強,是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可靠、智慧靈活、經濟高效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支撐。2023年我國抽水蓄能核準規模創歷史新高、產業水平不斷提升、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但也面臨新的問題和新的要求,主要是要進一步加強前期設計與管理工作,加強技術交流和培訓力度,積極推動抽水蓄能的技術進步。目前國家能源局正在組織開展抽水蓄能項目的需求規模認證和重點實施項目的布局和優化調整,希望行業同仁能夠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高質量做好抽水蓄能發展工作,助力我國新型能源體系的建設和“雙碳”目標的實現。
朱方亮致辭
朱方亮在致辭中表示,《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技術》系統全面翔實地介紹了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技術以及近年來新建典型抽水蓄能電站的經驗和技術創新成果,在抽水蓄能新發展階段具有很好的參考借鑒價值。他對全體編撰人員表達了敬意并對專著的發布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中國抽水蓄能產業處于新發展階段,建設規模大幅提升,發展格局逐步轉變,工程技術也在持續推進和突破,我們要按照國家能源局的部署和要求,堅持規劃引領、需求導向、合理布局、產業協同、有序發展,共同推動我國抽水蓄能高質量發展。
郝榮國主持開幕式及專著發布
專著發布環節,呂明治講述了《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技術》修編情況和主要內容。專著自2008年第一版發行以來廣受業界好評,促進了我國抽水蓄能電站技術發展,為我國抽水蓄能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本次修編,重點增補了近十多年來的新發展、新理念與新知識,以及新建典型抽水蓄能電站的經驗和技術創新成果,并新增變速抽水蓄能技術內容。專著緊跟抽水蓄能發展動態及前沿技術,體現了抽水蓄能工程技術發展歷程、當前技術水平和未來發展趨勢;內容涵蓋抽水蓄能電站規劃、勘測設計、施工、運營管理全過程,總結歸納了該領域的工程技術和新發展,著重介紹近三十年來采用的新設計和施工技術,既有理論,又有工程實踐,是一本系統全面介紹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技術的精品專著。
專著的發布將為社會各界全面了解抽水蓄能的技術情況、行業發展成就,準確把握行業發展態勢提供重要參考,對于促進抽水蓄能行業健康有序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呂明治講述《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技術》修編情況
周建平、鄭聲安、朱國金、朱方亮共同發布了《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技術》。
《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技術》正式發布
主旨報告環節由王可主持,陳祖煜、李術才、周建平分別做了題為《抽水蓄能建設的新問題和新機遇》、《隧道與地下工程不良地質超前預報和災害防控》、《儲能與抽水蓄能發展的思考》的主旨報告。
王可主持主旨報告環節
陳祖煜院士:《抽水蓄能建設的新問題和新機遇》
陳祖煜院士講述了當前抽水蓄能建設面臨的一些新問題和新的機遇。以金上水光一體化開發為例,講述了混合抽水蓄能電站可以通過水風光儲一體化聯合調度運行,實現流域清潔能源的高質量開發和消納。講述了隨機森林和神經網絡方法在地質災害預測領域應用的基本原理,并以隧道掘進機施工地質災害預測為例介紹了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抽水蓄能建設。
李術才院士:《隧道與地下工程不良地質超前預報和災害防控》
李術才院士講述了針對隧道施工中經常遭遇的斷層、巖溶等不良地質現象,突水突泥、塌方等災害情況,研究提出的隧道施工不良地質超前預報理論與方法,隧道重大災害監測預警技術,突水突泥治理方法、材料與成套技術等多種應對措施和關鍵技術。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水利、鐵路和公路工程等領域,為隧道與地下工程災害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
周建平:《儲能與抽水蓄能發展的思考》
周建平講述了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理念和內涵特征、發展階段和顯著特點、總體架構和重點任務,抽水蓄能、儲能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中的配置方式、占比和效用等,指出要從不同時空尺度上,開展電力系統電力電量平衡分析,按照需求帶動開發、經濟合理、技術可行和可以持續的建設項目論證原則,推動正確選點,項目高標準高水平建設。他表示,未來10年甚至更長時期,都將是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建設的黃金時期,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專題報告環節由朱方亮主持。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王富強主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夏世法所長,北京院首席技術專家、副總工程師姚寶永分別做了題為《我國西部抽水蓄能電站水庫設計的理念和基本方法》、《抽水蓄能電站瀝青面板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清原抽水蓄能電站EPC總承包管理實踐》的報告。
王富強:《我國西部抽水蓄能電站水庫設計的理念和基本方法》
夏世法:《抽水蓄能電站瀝青面板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姚寶永:《清原抽水蓄能電站EPC總承包管理實踐》
專題對話環節由北京院規劃發展研究院院長王婷婷主持,來自行業投資、勘測設計、施工、裝備制造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圍繞“抽水蓄能產業鏈協同發展”發表了各自的觀點。在抽水蓄能高速發展的黃金期,上下游產業鏈在共享產業發展紅利的同時,也面臨著產業供給與協同的壓力和挑戰。針對如何增強產業鏈互動,擴大產業鏈規模,提升制造產能等問題,專家們表示,需要加大科技創新引領,推動產業標準化、機械化、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規范市場競爭行為,完善抽水蓄能產業鏈體系,共同促進抽水蓄能高質量發展。
本次會議是我國抽水蓄能行業的一次高層次學術交流活動。大會成功發布了《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技術》,搭建了一個專業、開放、共享的學術交流平臺,與會專家圍繞水風光一體化、混合式抽蓄、人工智能、TBM、突水突泥、新型電力系統、變速抽水蓄能機組、數字化智能化建造、抽水蓄能產業鏈等當今抽水蓄能技術發展的難點和熱點問題,分享了自身多年的經驗和研究成果,全面深入地討論了抽水蓄能產業面臨的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會議對進一步提升抽水蓄能關鍵技術、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和能源體系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考和啟發,對助推抽水蓄能高質量發展、支撐“雙碳”目標實現具有積極意義。
來源: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