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充斥在兒童青少年身邊,導致“小眼鏡”越來越多。根據國家衛健委最新公布的數據,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7%。

近視防控形勢嚴峻,而對個人來說,戴眼鏡既不方便,“盛世美顏”也被眼鏡封印,所以保護眼睛很重要。

本期“巾幗科普公開課”特邀北京協和醫院眼科教授、博士生導師李輝,為莘莘學子帶來《青少年近視防控之策略》主題講座。

告訴大家近視如何“防”,怎么“控”一起來看看吧。

? 小學是近視防控“黃金期”

小學階段(6-12周歲)是近視防控的黃金期,而6-9歲是黃金中的鉆石期。對于視力正常,但存在近視高危因素,或遠視儲備不足的學生,應當進行提早預防,重點干預。

預防近視三部曲:用眼行為、適宜光照、戶外活動。

· 培養健康用眼行為

了解科學用眼、護眼知識,堅持20-20-20法則。

即看電子產品20分鐘,遠眺20英尺(6米)處至少20秒鐘,以此有效預防視疲勞,降低近視進程。

強化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培養和督促兒童青少年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使其建立愛眼護眼行為。

· 建設視覺健康環境

家庭和學校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改善采光照明條件,配備適合兒童青少年身高的課桌椅。媒體和社區應當加大相關標準和知識宣傳力度。創建支持性社會環境。

· 增加日間戶外活動

學校、家庭和社區共同努力減少兒童青少年長時間持續視近工作,采取多種措施,為兒童青少年提供相關條件,督促兒童青少年開展戶外活動。每天2小時以上。

? 近視控制越早,獲益越大

近視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兩個:

一是遺傳因素。高度近視,遺傳因素更為明顯;低、中度近視,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導致;父母近視的青少年發生近視的風險明顯增大,且與父母近視的度數呈正相關。

二是環境因素。如近距離用眼多,戶外活動少,讀寫習慣、采光照明及營養、睡眠時間、微量元素、電子產品的使用等,都是造成兒童青少年近視高發的主要原因。

數據顯示,在2020年,6-8歲孩子的近視率明顯上升。而近視發病年齡越小,平均進展越快。研究發現,7歲兒童的平均進展速度,幾乎是11歲兒童的兩倍。

7或8歲時發生近視的兒童,在不干預的情況下,53.9%在成年后將發展為高度近視。而高度近視已成為視力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視控制越早,獲益越大。其最終目標,就是在近視快速增長的年齡降低近視的增長速度,從而減少高度近視的發病率。

所以,對已經近視的兒童青少年,建議到醫療機構接受醫學驗光等屈光檢查,明確診斷并及時采取措施矯治。

? 如何控制近視度數增長?

延緩兒童近視進展一是藥物控制,二是光學干預。

藥物控制就是使用阿托品滴眼液,這已在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中達成了專家共識。研究證實,0.01%阿托品滴眼液具有良好的減緩近視進展效果,且具有最小停藥后反彈效應,同時對近視控制具有累積效應。

光學干預一是佩戴眼鏡,很多人擔心戴眼鏡會讓孩子的近視度數越來越深,這是一個認識誤區,及時配戴合適度數的眼鏡,可以獲得清晰視覺,降低近視的發展速度。二是佩戴角膜塑形鏡,即OK鏡,角膜塑形技術是近視控制的有力手段,但需要經過醫生嚴謹的評判、全面仔細的檢查和適當的配戴才能夠完成。

總之,藥物控制+光學干預,多措并舉,可最大程度遏制近視快速進展。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識,請持續關注巾幗科普公開課。

“巾幗科普公開課”由全國婦聯宣傳部主辦,旨在邀請科普專家走進校園、科普教育基地等相關場所講授科普課程,圍繞青少年健康成長、科普知識等一系列話題展開探討,并面向全國中小學生及家長、家庭廣泛傳播。

接下來,“巾幗科普公開課”還將組織更多權威專家走進中小學校園、街道社區等場所,圍繞關乎青少年健康成長、航空航天、科學知識等一系列話題舉辦講座,并將講座過程錄制成系列科普課程,面向全國中小學生及家長推送,幫助大家主動學習運用科學知識,自覺抵制偽科學、反科學等不良現象,用科學的思想武裝頭腦。

來源:全國婦聯宣傳部

來源: 全國婦聯宣傳部?